导读:
任小慧,女,汉族,2000年3月生,山西忻州人,晋中信息学院淬炼商学院财务管理(注册会计师方向)会计2005班(无边书院)学生。在信息学院的三年,任小慧培养了责任感,树立了自信心,提升了组织能力。她自信地说:“我可能专业学习不是最好的,但其他方面我一定会很好,未来也一定会最好!”
说到变化,在信院的这几年,我觉得可以用天翻地覆来形容。
从“邋遢鬼”到“洁癖怪”
在家里,我是一个连15平米小卧室都整理不好的人,什么东西都是随手一放,妈妈总是唠叨我,称我为“邋遢”姑娘。开学报到那天,妈妈忧心忡忡地看着我,在校门口一遍遍地叮嘱我:一定要学会收拾宿舍,别弄得太乱了!我不以为意,挥挥手催她赶紧回去。
不久我进入书院当了干事,部长让我负责场地。第一次走进无边书院,看到五层立体式书院的大厅,差点把我的下巴震惊掉。1800多平米!部长告诉我了一个令人难以置信的数字。我对数字并没有什么感觉,但那个空旷的空间却实实地震住了我:天,这么大!以后,这个场地就归我管了?很奇怪,我并没有想到这么大的地方会带来多大的工作量,却很有一种拥有领地的感觉,觉得无论如何也要把它维持好。部长叮嘱我:“把这里当成你的家,眼里要有活儿!”我郑重地对部长点了点头。
于是,只要没课,我就会走进这个大厅。无论是地上的一片纸屑、歪斜的一张桌椅还是未随手关上的一盏灯,我看着特别不舒服,就会认真把它们调整过来。奇怪的是,每次我干这些活儿时,似乎总能碰到指导老师,他们总会问我一句:“你是哪个部门的?今天也是你值班吗?”惯例又会夸我一句:“你责任心真强!”每次听到老师的表扬,我都会偷偷开心很久,没想到妈妈口中的“邋遢鬼”也能因为收拾整理被夸赞。
“你责任心真强”这句话,让我拥有了一种被别人认可的价值感,彻底触发我要干好这个活儿的动力。那段时间,每天都上上下下一次次地从一楼爬到五楼,手机上,我的步数在同学们中遥遥领先。
我把这个场地看得比自己的家还重要,经常把“眼里有活儿”挂在嘴边,告诫在这里办活动的同学们,希望他们能够自觉维持好秩序。为了带动大家,我每天都坚持值班到10点,和其他值班的同学交流,有什么事儿就带头做。一次,两次,三次……让人高兴的是,在我的带动下,已经有了好几个同学开始积极配合我共同维护这个大厅的秩序。
大一暑假回到家,妈妈看到我收拾屋子,高兴地问:“你怎么变得这么好了,也知道收拾了?”我假装很生气的样子:“我一直都很好啊!”但心里却很得意,妈妈是在夸我呢!这让我高兴了很久,天天把家里收拾得干干净净。我觉得,正是在书院,培养了我的责任意识。有了这个责任意识,没有什么做不好的。
从“关二爷”到“社牛”
内向、文静是从小就烙印在我身上的标签。大一刚进校,舍友们都忙不迭地加入社团、学生会。看着大家热热闹闹的,我羡慕之余,却始终不敢尝试。有一天带班助理统计发现,全班就我一个人没有加入任何一个组织。带班找到我,推荐我去无边书院试试。
面试那天,从下午2点开始,我就一直待在面试的隔壁房间坐着,不敢进去。看着一个个面试者进去又出来,我始终在和自己作斗争,直到晚上8点多,面试的人差不多已经走光了,甚至主持面试的也都从房间里向外走。再不去,就真没机会了!我咬了咬牙,站起来,走到门口小心翼翼地问 “学长、学姐,还能面试吗?”
学长们可能看出了我的紧张与不安,他们温和地对我笑笑,让我坐下来。“你的优点是什么?”“你有什么性格特点?”……听到这些问题,我大脑嗡地一声,一片空白,感觉时间都停滞下来,事后,我想不起来现场说了什么,但可以肯定的是,每个回答都没有超过3个字。
走出会场,我才发现手心全是汗,感觉脸上发烫——后来,有人告诉我,当时我满脸通红,和关二爷没有两样。想到自己糟糕的表现,我漫无目的地在校园里走,感觉很懊恼很失落。
令我诧异的是,第二天,带班学长告诉我:“你发挥得特别好,是全场最佳!”瞬间我有种中了彩票的感觉:原来,我还可以!后来才知道,带班学长推荐我去的那个部门,部长是他的舍友。很明显,他的大力推荐起了重要的作用。后来,我一直很感激学长的那句“全场你最佳”,它给了我一个难得的鼓励。
第二次上台演讲是大一干事的期末总结。我把要讲的一条一条写在纸上,连背了好几个晚上,直到上台前,我仍然在台下念念叨叨。但心里还是不过关,一上台还是全忘了,幸好台下的干事们一直提醒我:还有这件事,还有那件事……我才慢慢平静下来,一点点地想头绪。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指导老师推荐我去参加辩论赛。从那时起,我几乎是有演讲的机会就会冲进去。一场场的锻炼后,自己终于克服了紧张的问题。前段时间新生入学时,郭老师带着我去宣讲,我已经做到了环顾左右,侃侃而谈,这对我来讲,是一次巨大的提升,意味着我已经摆脱了社恐,彻底树立了自信。
从透明人到“透明人”
大一时参加活动,我基本是现场角落里的透明人,谁都不会注意我。大二时,因为疫情,在校的干部没几个人,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阴差阳错地我承担了一次活动主办任务,举办社区生活周刊:农耕体验。
以前,作为一个参与者,看别人办活动,感觉不出有什么复杂。自己办起来,才发觉一个脑袋两个大。在布置活动场地那天,我在群里发了通知,结果来的人少得可怜,中途还有的因为开会、因为上课走掉的。原定于上午10点彩排,结果到下午3点活动开始前,一次彩排都没完成。那天风很大,展架摇摇晃晃,我刚把这边扶起来,那边又倒了,最后我干脆不管了,随它去吧。参加活动的队伍很多,发放衣服时更是一片混乱,有尺码不合适的,有没拿到衣服的,吵吵闹闹,根本听不清谁在说什么。雪上加霜的是,负责主持的同学又因为导员叫去开会,我不得不临时担任主持,结果全程卡壳。
活动结束后现场一片狼藉,插排损坏、物资丢失,我边抹眼泪,边收拾残局。
事后,我总结出了一堆问题:没有考虑突发情况,没有安排好每一个环节,没有细致去思考到底该怎样入场、怎样把控现场,更没有考虑到人员短缺的问题……这场失败的活动,让我清晰地认识到,我的组织经验和能力真的还是一个小白啊!
吃一堑长一智,从那次活动后,我就开始有意识地去多做一些组织工作,精心设计每一个环节,周密考虑每一种可能。在看别人组织的活动时,就用“行家”的眼光去琢磨。后来,又陆续组织了几次大型活动,虽然每次还会有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总体是在成长。
前几周,我们组织了一个 “‘造’生活”的活动。活动前一周,我们就开始准备,从用电、用水问题开始,细化到谁负责对接接电师傅、谁负责借线圈、谁负责搬桌子……有了足够的经验,有条不紊地这么安排下去,结果原定于下午1点完成的任务,上午11点就全部就位了。活动很顺利,得到了很多同学的好评。看着大家说说笑笑地离去,我站在活动场中,感觉很幸福。
还有前几天,我们承担了生日会和游园会宣传品制作及布置的任务。活动前三天,我把每一块分区都用示意图画出来,细化到每一张KT板如何摆放,每一个路标指示牌如何呈现,甚至,每一个螺丝、每一根棍子都有专人负责。这次,没有任何的混乱,也没有溜走的干事,大家都在现场尽职尽责地做好自己的工作。看到这个场景,我感觉,我似乎又成了一个“透明人”。
回想大一刚入校时,我觉得自己就像是一盆快蔫巴的花儿,长得不好看,也没人在意。现在,我已经成了一株茂盛的草、一棵茁壮的树苗,滋润我的,是信院的各种锻炼机会。在这里,我收获了责任感、自信心和组织能力。也许信院还不是顶尖大学,但我知道,一个好大学应该能让学生各项能力都得到提升。信院给了我锻炼与提升的机会,让我在综合能力上比很多同龄人强得多,就这一点,我觉得我这个大学上得值。
http://www.dxsbao.com/xiaonei/555018.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