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留下来,谁留下来呢?”眼前的王春生老师面容朴实,笑着说出了这句话。这位为山村教育奉献了二十多年的老师,把他的青春年华都交给了大山里的孩子们。他就是池州市贵池区棠溪镇石门小学的王春生老师。王老师十年如一日,坚守着孩子们的梦想。留守深山二十四年,铸就无悔育人匠魂。
7月12日安徽理工大学土木建筑学院“为爱上色,温心圆梦”支教团暑期社会实践团队的队员们在两位指导老师的带领下来到了池州市贵池区石门小学,志愿者们还未下车就注意到了这个面庞略黑,面带和蔼笑容的王老师。随后志愿者们很荣幸的采访到了王老师。
“留在这里,我很开心”
石门村地处深山,这是个有着一千多年历史的古村落,位于贵池、青阳和石台三地之间。虽经岁月轮转,又战火不断,这里仍保留了180余幢古建筑,是个旅游的好地方,但对于教师这个职业,这里并不是个好去处。
2002年,一纸调令,时年30岁的王春生,从棠溪镇中心学校调到这里,当了学校负责人,当时,学校还有100多名学生,7位教师,到了2007年,当地教育布局调整,学校减员裁班,桃花坞小学(石门小学)只保留了一二年级,老师则只剩下王春生这个光杆校长。“当时我就和老师们说你们自己决定留不留下来,结果老师们都选择调离”王老师笑着,顿了一下,继续说“后来我决定留下来。我不留下来,这个村子里孩子怎么办?不能让他们得不到教育啊!”当谈及这么多年来的感受时,王老师微笑着说“留在这里,我很开心。”
“他们说我傻,但我只是想坚守孩子们的梦想”
孩子们离家远,都是将午饭带到学校吃。一上午,饭菜基本都凉了,尤其是冬天。每天早上,王春生起来第一件事情就是烧好火,把火桶准备好,等学生来之后就将他们带的瓷缸暖在里面。
孩子们都很喜欢王老师上课,尤其喜欢王老师唱歌。“其实啊,我唱歌没有那么好听,因为设施问题,孩子们是很少听到歌曲,所以啊,他们才认为我唱的好听。”当志愿者说到他人的看法时,王老师答道“他们有的人说我傻,一辈子待在这个小山村里面,其实我只是想坚守孩子们的梦想,他们的路还很长,不能在一开始就跌倒。”
采访的过程中,王老师特别提到了一个让他十分心疼的学生:高铭轩。“这孩子在体检时抽血,别的孩子都是一针见血,只有他戳了三次才挤出来一点血。”通过交谈,王老师说出了这个孩子的情况。这孩子家庭情况非常特殊,父亲晚期尿毒症,母亲离家出走多年未归。王老师在了解情况之后,在网上替这个孩子发布了求助信息。“后来,很多好心人送了东西给这孩子。我很开心,我为这孩子做了力所能及的事。”说到这里,王老师笑了起来,带着一丝满足。
“我唯一愧疚的是妻女”
一门心思的扑在这些山里娃的身上,对于自己的妻女,王春生充满了愧疚。只有每个星期五下午放学后,王春生才能赶最后一趟班车回家,周日下午再匆匆赶回来。为了让他安心教书,爱人一手包办了女儿的所有事务。没有陪着女儿成长,也未曾过多的关心和过问妻女成了他无法弥补的遗憾。“妻子理解我,女儿也很懂事,从来没有抱怨过。但我唯一愧疚的就是妻女”说到这里,爱笑的王老师的眼眶红了起来,“想女儿的时候打个电话聊聊天也就满足了。”
石门高山村教育的落后状况,孩子们渴求知识的目光,这一切都是王春生老师坚守山区的理由。人生寄一世,奄忽若飙尘,岁月短暂、韶华易逝,而山区教育任重道远。用二十年青春换孩子们的教育,王老师选择的,是一条坚守山区,奉献青春的教师的无悔人生道路。
(撰稿:安徽理工大学土木建筑学院 黄广顺 周凯峰 吴延圣)
http://www.dxsbao.com/xiaonei/40777.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