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校内新闻 >

让非遗活起来——嘉院学子“古塘村”之行

来源:嘉兴学院平湖师范学院 作者:钱翊

7月5日,嘉兴学院平湖师范学院“趣玩非遗巧制绘本团队”的6名成员,前往浙江省嘉兴市秀洲区古塘村,扎根乡镇,进行走访调查,与村委对接,开展灶画为主的非遗研学活动。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优秀传统文化的结晶,让民族文化薪火相传,让非物质文化遗产再现生活,对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有着重要意义。

这天,嘉院学子们在古塘村王书记的带领下,从古塘村村委会出发,先后参观了古塘村文化礼堂、灶画文创展示馆、嘉兴市非遗文化客厅(灶画展陈馆)、农耕文化展示馆、盘扣工艺制作工作室、灶画文创中心等多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点。

在灶画文创中心,我们接触到了省级非遗传承人施顺观老师,在同传承人的交流中,我们进一步加深了对非遗灶画的由来、原料和技艺等的认识。参观施顺观老师的灶画工作室,我们也惊叹非遗传承人的勤劳和智慧创造出了这丰富多彩的足以延续千年的民族文化,传承人恪守如一的匠心让人由衷赞叹。同时我们也意识到嘉兴灶头画的保护与传承面临着较大的困难,随着近年来嘉兴市农村地区普遍使用以液化石油气、沼气为燃料的煤气灶、沼气炉,柴灶使用减少,而依附于柴灶的灶头画面临失传的危险。在同传承人的交流过程中,我们意识到灶头画的传承,需要多方支持,只有传承和保护才能让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新时代得以继承。而我们团队所致力于的非遗绘本,对与挽救失传困境的灶画可以起到一定程度上的挽救。

本次实践活动开展得十分顺利,受到了社会各界的认可。嘉院学子扎根农村进行调研,我们也应充分发挥了自己的特长,用多种多样的方式,将非遗与绘本制作相结合,发展儿童德、智、体、美、劳全方位多角度的综合素质,挽救非遗。

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以来备受关注,从“非遗保护,人人参与”到“非遗保护,中国实践”,走进非遗成为了我们保护文化遗产必不可少的行动,传承非遗也成为了践行文化遗产教育青年的重要举措。

品非遗,绘传承,嘉院学子扎根中国大地,了解国情与家乡的民情,为非遗传承和儿童教育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在实践中接受来自各方面教育,锻炼自己的能力,为打造成为一名青年马克思主义者不断努力前进!“感受非遗的温度,传承身边的非遗”,大力推动非遗文化,是对习总书记提出文化自信的忠实体现和具体举措。我们牢筑教育根基,用绘本为非遗文化注入新活力,致力挽救遗失的民族文化!

没有不酷的非遗,只有不酷的传承,当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新时代数字化媒体碰撞,微博、抖音、快手等新媒体平台都可以是非物质文化遗产面向大众的新方式,利用新媒体传承非遗,以更喜闻乐见的方式让人们与非遗重新认识,真正让非遗“活起来”。

http://www.dxsbao.com/xiaonei/356756.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合工大学子三下乡微小说:舞龙

穿上大红色的上衣,上衣中间点缀着金色的蜘蛛,两条游龙并排在蜘蛛的两侧,好似在戏弄着蜘蛛,袖口处绣着浅金色花纹,再将宽松喇叭裤套上,用布制腰带将其与上衣束在一起,配上绣花帆布…… 邱雅玲 合肥工业大学查看全文 >>

合工大学子三下乡故事: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

北岛在《青灯》中有言:“一个人行走的范围,就是他的世界。”现在坐在我们面前笑容可掬的老人,他大半生都过着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日子,岁月无情,在他黝黑的脸庞上刻下一道道深深的皱纹…… 邱雅玲 合肥工业大学查看全文 >>

三下乡有感:临池河,知故乡

在没去池河镇之前,我对乡土情结并没有多大的认识,乃至离家在外上大学,感到更多的也是探索未知的兴奋感,不太明白今天为何还有人会“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明明交通如此发…… 邱雅玲 合肥工业大学查看全文 >>

三下乡有感:从诗意乡村走来,向未来走去

“千里莺啼绿映红,一村掩映万山中”。撑一支长篙慢溯在历史长河的烟波中,滁州,一个风景如画之地,也是人文之美尽绽之处。醉翁曾在山水间留下名篇《醉翁亭记》,“林壑尤美”四字,发…… 邱雅玲 合肥工业大学查看全文 >>

合肥工业大学学子三下乡:走进乡村,方能振兴乡村

目前,我国正处于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奋发进军的紧要关头,而解决三农问题,在新的历史时期巩固与拓展扶贫攻坚的成果,加快农村农业现代化,促使乡村宜居宜业,无疑是推动国家现代化与…… 邱雅玲 合肥工业大学查看全文 >>

合肥工业大学学子三下乡:走进文化乡村,助力文化振兴

为了切实了解基层人民的生活状况,感受扶贫取得的成就,助力扶贫攻坚成果的巩固,提升农民生活质量与水平。2021年7月26日,合肥工业大学“共建诗画乡村,同筑百年梦想”软件学院赴安徽省池…… 邱雅玲 合肥工业大学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教科院】教育科学学院举办“星光引路·童心同行”蓝信封系列活动

【教科院】教育科学学院举办“星光引路·童心同行”蓝信封系列活动(通讯员吴祥涂湘缘)4月12号下午教育科学学院主办的蓝信封…

阳光学院人工智能学院守护怡海小镇的海岸线,共筑生态家园社会实践

怡海小镇,这座位于福建省厦门市的浪漫小镇,以其绝美的海岸线和独特的人文景观吸引着无数游客。然而,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海…

阳光学院人工智能学院把我的大学带回母校:安溪县梧桐中学

安溪梧桐中学位于素有“仙境”之称、闻名遐迩的侨乡文化区——安溪县著名侨乡蓬莱镇,坐落于国家4A级旅游胜地——清水岩山下…

阳光学院人工智能学院返南安新侨中学宣讲我的大学实践队

福建省南安市新侨中学创办于1954年,坐落于闽南经工商品集散地——南安洪濑镇。其前身为南安私立华侨子弟补习学校,原址梅山…

阳光学院学子返乡助力高考,为学弟学妹点亮逐梦之路

近年来,阳光学院紧扣时代主题,每年利用寒暑假组织近万名青年学生奔赴全国各地,实践足迹遍及2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学…

最新发布

越韵新风
7月5日下午,孩子们在来自越剧之乡的张杭坚老师带领下走进了越剧的世界。越剧是我国的传统艺术,它包含着许许多多的流派,有王文娟老师的王派,徐玉兰老师的徐派,尹桂芳老师的尹派,袁雪芬老师的袁派,吕瑞…
新乡工程学院经济系开展暑期实践活动
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经济系于2021年7月3日至7月7日开展了志愿者“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本次活动由蒋彬老师带领经济系学生以“汽车销售”为主题进行调查研究。活动期间…
展开第三阶段设计——“青春融入祖国山河,设计助力乡村振兴”暑期社会实践队(十一)
“青春融入祖国山河,设计助力乡村振兴”暑期社会实践队今日是第十一天,实践队已经顺利完成了前面两个阶段的设计工作,经历了这么多天的实践活动,团队成员们并无疲态仍旧早早的前往工作室,准备今天的实践…
年少把军参,忠骨埋他乡—革命烈士梁济生
7月8日,永信班暑期社会实践队来到了洛阳市伊滨区梁村镇的中共豫西特委梁村纪念馆,了解洛阳抗战历史,坚定信念跟党走。讲解员梁栋老先生给我们讲述了当地革命烈士梁济生的感人故事。梁济生,1911年4月生,洛…
洛阳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共沐百年丰碑,启航时代征程”实践队青马班社区宣讲准备进行中
2021年7月8号上午9点半,洛阳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暑期社会实践“青马班”的队员为之后的社区宣讲做准备。当天上午,队员们排练了《国家》的手语,《少年中国说》的演讲,《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大合唱…
探寻王屋山下的传奇,再造精神丰碑——记蒲公英阳光支教队愚公移山红色教育基地之行
探寻王屋山下的传奇,再造精神丰碑——记蒲公英阳光支教队愚公移山红色教育基地之行为大力传承与弘扬新时代愚公移山精神,进一步强化强少年的党性修养和理想信念。2021年7月8日,蒲公英阳光支教队开展了以“弘…
参观红色景点 传承革命精神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为更好地了解中国共产党革命历史,7月8日上午,永信班暑期实践队参观坐落于洛阳市伊滨区梁村镇的中共豫西特委梁村纪念馆,学习革命历史。“要回看走过的路、远眺前行的路,深…
洛阳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共沐百年丰碑,启航时代征程”实践队社区宣讲准备进行中
2021年7月8号上午9点半,洛阳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暑期社会实践“青马班”的队员为之后的社区宣讲做准备。当天上午,队员们排练了《国家》的手语,《少年中国说》的演讲,《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大合唱…
嘉院学子“古塘村”之行——品非遗,绘传承
7月5日,嘉兴学院平湖师范学院“趣玩非遗巧制绘本团队”的6名成员,前往浙江省嘉兴市秀洲区古塘村,扎根乡镇,进行走访调查,与村委对接,开展灶画为主的非遗研学活动。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优秀…
巧手能匠遇见清洁大师
7月7日上午,台州学院生命科学学院“知心支教”实践团队在椒江区东山中心小学给孩子们上了一节特殊的科学课——巧手能匠遇见清洁大师。《巧手能匠遇见清洁大师》由胡珍珠老师作为主讲,张杭坚老师为助教。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