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服,即汉民族传统服饰的简称。而后,发簪便渐渐出现,优雅的发簪承载着千年的魅力,时至今日,都备受女性追捧。《辞海》里有这样的解释:簪,古人用来插定发髻或连冠于发的一种长针,后来专指妇女插髻的首饰。11月8日14:00,创意悬赏九号令在书院意空间举行,本次活动先由汉服社社长介绍汉服的服饰文化,由汉服文化层层递进到发簪的想法与见解。

就汉服而言,日常生活当中,尚偶尔能够见到,但大家对于汉服也并未有深层的了解,而发簪同样蕴含着中国传统文化,一枚小小的发簪,诠释着东方古典之美。“发簪兴盛于唐宋,从现在看古时,在一些遗留的痕迹中便能够发现发簪的影子。”汉服社社长讲到。同学们听过介绍后,思维灵感得到冲击,每位同学胸有成竹,准备这次的大展身手。

参加者发挥自我创造思维,画出自己心中所中意的发簪设计图。可以大开脑洞,以“设计师”的视角打造一款孤品。发簪的样式较为繁多,其主要变化在于簪首,在古时,人们喜欢用花鸟鱼虫等作簪首形状,同学们相互交流自己的想法,并开始在纸上绘制。首先需画出大体轮廓,大致外形是首先被确定的,而后便可根据个人风格与喜好,加入些许的个人化元素,使其能够彰显个人特点。设计图上同学们天马行空的想法配合传统文化,如同漫天繁星之中斜划而下的流星雨,深邃美丽且极具特点,善于思考的他们,相信一定能在快乐中学习并体验发簪文化,在努力之中寻求属于自己的成就感。活动本身仅具有过程性,关键在于参加活动的人,且他们是否从中得到收获,此为评判活动是否成功的标准。设计发簪为同学们提供了广阔的舞台,舞台上不断演绎着心灵间的交流与思维上的高速旋转,使得大家快速融入其中。



同学们的设计想法异彩纷呈,传统的发簪文化与创意思维碰撞融合之后定是一道绚烂的七色彩虹。愿下期你能来一同感受,共同参与这次脑洞风暴的侵袭,用思维奏响天籁之音的奇妙氛围。
(撰稿:田昊璋拍摄:三达书院)
http://www.dxsbao.com/xiaonei/248783.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近日,武汉东湖学院的学生们在非遗传承方面展现出了极大的热情和创造力。他们利用数字藏品的形式,致力于发展汉剧品牌文化,为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作为一所重视文化传统……
杨寒 武汉东湖学院法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查看全文 >>
近日,武汉东湖学院的学子们积极参与非遗传承工作,通过努力打造汉剧专属IP,促进多元销售,推动汉剧品牌文化的发展。据了解,汉剧是中国传统戏曲剧种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
杨寒 武汉东湖学院法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查看全文 >>
近日,武汉东湖学院的一群学子成立汉剧创新团队,该团队通过深入研究和创新实践,成功助力非物质文化遗产汉剧的传承与发展,打造出一系列汉剧专属IP,并通过多元销售模式,有效促进了汉剧……
杨寒 武汉东湖学院文法学院查看全文 >>
近日,武汉东湖学院“一支独秀”创新实践队在非遗传承领域展现出了令人瞩目的创新与活力。他们积极参与汉绣传统工艺的传承与创新,倡导文化自信,助力打造汉绣专属IP,推动多元销售,促进……
杨寒 武汉东湖学院法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查看全文 >>
大学生网报孝昌7月19日电(通讯员杨寒)为进一步了解农村留守儿童的现状,武汉东湖学院“为艾方兴”暑期社会实践队近日踏上了赴孝昌县经济开发区关王小学的旅程,积极开展关爱教育实践活……
杨寒 武汉东湖学院文法学院查看全文 >>
大学生网报孝昌7月14日电(通讯员杨寒)为了更好地了解农村留守儿童的情况,于2023年7月5日,武汉东湖学院“为艾方兴”暑期社会实践队来到孝昌县经济开发区关王小学,积极展开关爱教育实践……
杨寒 武汉东湖学院文法学院查看全文 >>
2023年7月5日,武汉东湖学院“为艾方兴”暑期社会实践队前往孝昌县经济开发区关王小学,开展一项旨在关爱留守儿童的美育帮扶实践活动。通过一堂精心设计的硬笔教学课,团队成员不仅传授了……
杨寒 武汉东湖学院文法学院查看全文 >>
大学生网报孝昌7月6日电(通讯员杨寒)为深入了解农村留守儿童情况,2023年7月5日,武汉东湖学院“为艾方兴”暑期社会实践队赴孝昌县经济开发区关王小学积极开展关爱教育实践活动,以留守儿……
杨寒 武汉东湖学院文法学院查看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