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0日下午4:00,新闻系广播电视学专业的同学们在西7401教室,利用尹兴老师《新闻采访课》的时间进行了一场“民族一段情,广电一家亲”的民族交流活动。共有4位少数民族的同学以PPT的形式为同学们介绍自己的民族。整个活动以新闻发布会的形式进行。
民族交流会共分成三部分。首先,尹老师介绍新闻发布会流程,即先主讲人先讲——记者提问的模式。然后少数民族的同学们开始轮流介绍自己民族的民俗风情等。最后进入问答互动环节。
在毛杰同学的主持下,民族交流会开始了。最先开始介绍自己民族的是来自广电1802新疆土家族的马聪颖同学。马聪颖同学从土家族族称、历史族源、饮食、服饰、建筑、舞蹈、工艺、传统节日、婚恋的角度为在场同学介绍了土家族的基本情况。她说到土家族是一个比较朴素的民族,他们的服饰都比较朴素他们通常用自织自纺的青蓝色土布或麻布(历史上也称“溪布”或峒布)来包头和制作衣服。马聪颖同学还说最有特色的应该就是土家族的婚姻仪式——陪十姊妹、陪十兄弟与哭嫁了。因为他们认为新娘哭的越久,婚后就越幸福。所以新娘出嫁前有的要提前半月开始哭,长则一月,短则三五日。她们会“哭辞爹离娘”、“哭哥嫂”……
“你是怎样看待市区土家族与乡村土家族的差异?”一个同学问道。马聪颖回答到,她觉得这是合理存在的。在乡村人们为了方便干农活,习惯穿传统的衣服,而城市生活则不用。
接下来介绍的是来自广电1802羌族的王沙同学。王沙同学为同学们介绍了羌族的建筑——碉堡的由来、传统服饰、羌族活动和羌族禁忌,还为我们带来了羌族的祝酒歌。在介绍时,,王沙同学说到羌族重视和尊敬火神,对于代表火神的铁环,任何人都不可以有不敬的行为。例如烤火取暖。她还谈到人们对羌族的误解,认为羌族只有语言而没有文字,但其实羌族是有文字的。
再下一位是来自广电1802新疆哈萨克族的努丽娅•努尔别克。她从哈萨克族的民族风俗、传统建筑、饮食特产、传统服饰、婚恋、娱乐的方面为同学们介绍了他们民族的概况。在建筑方面,她用PPT的方式就哈萨克族的毡房与蒙古包做了一些区别。相较蒙古包而言,毡房更加小巧、轻便、简陋些。她还特别提到了她觉得非常厉害和很有她们民族特色的“阿肯对唱”——一种群众基础非常广泛的民间对唱,这是在任何活动中必不可少的项目,无论男女老少都可参与。在娱乐方面,努丽娅提到哈萨克族至今还保留着驯雕的传统。她还提到了哈萨克族的禁忌,那就是不能让脚超过自己的头。因为这就意味着你的对手会比你强。另外,在服饰方面,她介绍到哈萨克族会带用猫头鹰的羽毛插在帽子上,因为他们认为这样可以保平安。
最后一位是来自17级新疆维吾尔族的木卡达司•买买吐逊。她介绍了维吾尔族的人口分布、语言、传统服饰、舞蹈、生活方式和民族特色食品。她尤其针对人们对维吾尔族的刻板印象做了说明,用PPT列出了她常常被问到并感到很无奈的问题。她说到:“其实叫我们名字时不用把名字全念完,直接叫前面的名字就好。我们也很理解,不会觉得这样对我们不尊重。我们自己人之间也是这样叫的。”她还为我们讲了一个故事。她上体育课时,由于体育老师单子上没有把她的名字打出来,只有一个姓氏。所以体育老师叫“买买吐逊”时她心里在想要不要回答,因为这是他爸爸的名字。
有同学问到木卡达司“你觉得是什么造成了人们对你们民族的刻板印象?”,她说:“一是人们不了解,二是人们不够用心。如果用心,这些问题就不会一而再再而三的出现。”
随着下课铃声响起,“民族一段情广电一家亲”的民族交流会也结束了。同学们通过这次交流会不仅对这些民族有了更深的了解,而且还在这次实践中收获了采访经验,锻炼了自己的采访能力。
http://www.dxsbao.com/xiaonei/145923.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