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末,微愿匠心实践队组织部的五名队员们进行了一次探讨会,商议了实践地点的选取、实地采访的注意事项、具体工作的分工以及对实践成果的预期。
实践地点选在河南省郑州市巩义市嵩山脚下的夹津口镇,将典型居民魏占国作为采访对象,秉持着“寻找我们身边的工匠精神”的主题,传承红色基因,感知中国力量。
魏老生活和战斗的地方属于嵩山余脉,与国营林场交界,植被丰茂,山清水秀。由于相对偏僻,队里的年轻人都选择外出打工,也有很多人搬到了镇区居住,余下的基本都是与土地有着深厚感情的老年人。魏老两口便是他们中的两位……
魏老从几年前开始承包荒山发展林果业,开荒种核桃、栽杏树,在周围算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起初,为了学好核桃管理技术,魏老没少下功夫,镇里的培训班一期不落。毕业后觉得掌握的知识还是不够,又跑到小关、北山口蹭课。回到果园后,仅仅通过自己的理论加实践,魏老觉得还是不够,又专门蹬着三轮车把技术员请到家里,现场“一对一”辅导。现如今,嫁接、剪枝、施肥、喷药等技术,魏老干起来相当熟练,魏老还连续两年获得“巩义市革命老区核桃产业技术能手”的光荣称号。有了技术后,左邻右舍经常有人请他这个“核桃郎中”去给果树把脉,对此魏老乐此不疲,一律免费。
养蜂是魏老的又一专业,山区植被丰茂,荆条、枣树、槐树漫山遍野。从春天的油菜到秋天的荆花,蜜蜂“嗡嗡”飞,魏老忙的像陀螺。在日复一日的辛苦和忙碌中,一批批优质的荆花蜜、枣花蜜、槐花蜜产生了。为了赶花期,魏老有时也拉着蜂箱到嵩山上放蜂。魏老对蜂蜜的质量要求极为苛刻,绝不生产劣质蜜,数年如一日,靠着较好的口碑,一年生产的两千多斤蜂蜜基本上不用出门卖。
护林员是魏老的“官方职业”,“巡山”多年,对绿色有着特殊的感情,山上的柏树很多都是他当队长时领着群众栽种的,看着成片的翠柏,魏老满脸的自豪。事实上,护林员每个月的工资尚不足200元,但护林看山对他来说,已成为一份责任、一种情感。
除了这些事情,魏老还热衷于研究。他在嵩山上发现了一种变异的“白浸”核桃,个大果密,最稀奇的是剥青皮不染手。经过多方联系,竟实现了“院地合作”,“院”是省林业科学院,“地”就是魏老,魏老带领着教授实地对“白浸”核桃展开调查,还尝试嫁接推广……
他还计划着要注册“家庭农场”
成立“养蜂协会”
……
在我们看来,无论是手工制造,还是民间艺术,都只是工匠精神在某一方面的体现,在不同人的心中,国家对工匠精神的重视程度不同,工匠精神对于自己生活的意义也不尽相同,但几乎所有人都认为工匠精神需要受到更多的重视,工匠精神是无法被取代的,也不会在生活中消失。
在不影响魏老一家生活的情况下,我们对魏奶奶进行了录音采访。
在我们上山的时间,仅有部分荆花还没有败,魏奶奶说,现在的花只能维持蜜蜂的生存,而到了冬天,则需要给蜜蜂喂糖,让它们能熬过冬天。魏爷爷养蜂十多年,起初只是自己家里用,最近几年,才开始卖蜂蜜。一方面是因为交通不便,消息闭塞,外人不知嵩山脚下还有纯蜂蜜,另一方面是蜂蜜在山上市场小,价格低,魏老一般除了自己家用,就直接送给了亲戚。魏奶奶还介绍说,蜂蜜结不结晶,和蜂蜜的种类有关,不结晶的蜂蜜不一定不纯,比如,荆花蜜就很难结晶,油菜花在夏天就很容易结晶。而山上的蜂蜜很少有纯蜜,因为很多花的花期有重合,所以除了荆花蜜纯度极高,槐花蜜之类的就很容易有其他的杂花蜜。魏奶奶说,蜜蜂和人一样,也会生病,蜜蜂一旦生病,就会死亡。魏爷爷就三天撒一次碱,给蜂箱杀毒。魏奶奶说,这两年山上的树越种越多,但山上土层还是很薄,除了家门口的几棵核桃树,其他地方种核桃树很难种活,所以大部分核桃树都种在核桃园。
实践当地的民俗文化特色
巩义,别名中原第一县,位于嵩山北麓,东距省会郑州市82公里,西距古都洛阳市76公里。辖区内有青龙山慈云寺、康百万庄园、杜甫故里、北宋皇陵、石窟寺、偃月古城等文化景点。康百万庄园与山西晋中乔家大院、河南安阳马氏庄园并称“中原三大官宅”,被誉为豫商精神家园,中国古建典范。巩义的商人也受到了河洛康家的影响,倡导走出去的经商理念。青龙山慈云寺经受了两千多年的风风雨雨,现存的碑刻,无论就其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都可以当做珍贵的旅游资源加以保护。当地居民依嵩山傍黄河水,民风淳朴,勤劳敬业,而巩义,也是一个宜居的地方。
http://www.dxsbao.com/xiaonei/140435.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