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龙岩市的连城县是一个传统的客家大县,几乎所有的当地居民都是客家人。客家文化是中国汉族文化中的一朵奇葩,其独特的风土人情极具吸引力。其间的芷溪村是一个客家万人古村落,被誉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印象芷溪实践队将在这里进行为期四天的"心怀诚毅,寻迹芷溪"--对芷溪村传统文化与村民升级情况的调研。
明清以来,芷溪村先后兴建了68座古祠,138幢古民居。据当地人介绍,闽西的九厅十八井等典型的客家建筑,既是世界建筑史上的一支奇葩,也是客家人团结奋进的象征。村内坐落着许多传统的古村落,其建筑与客家民俗令人啧啧称奇,其中"九厅十八井"式的建筑是连城众多古建筑中最具特色的一个。"九厅十八井"是客家民居的三种典型代表(土楼、九厅十八井、围龙屋)之一,是客家人结合北方庭院建筑,适应南方多雨潮湿气候及自然地理特征而构建的大型客家民居建筑。九厅即指门楼、下、中、上、楼上、楼下、左花、右花、天厅等九个正向大厅,十八井包括五进厅的五井、横屋两直各五井、楼背厅三井。当然了,以上只是一个标准,许多实际的"九厅十八井"并不是按照这种格局的,往往很多民居都有超过九厅十八井的格局。也就是说九和十八,只是一个表多数的词,不一定就只是九个厅十八个天井。不仅仅设计合理,其功能上也是丰富多彩。这种客家建筑形式中厅、井布局科学合理,各厅各有功用。上厅供祭祀、族长议事,是主要的功能大厅。中厅接官议政,偏厅接客会友,楼厅藏书课子,厢房横屋起居炊沐,家族聚居,集政、经、居、教于一体。
芷溪村共有芷溪、芷红、芷星、芷民、芷联和坪头等6个自然村。聚居着黄、杨、邱、华四姓客家人,以黄、杨两姓居多。黄氏家庙座落在芷溪茶山口,迄今300余年。该祠是芷溪黄氏裔孙为纪念开基祖庚福公而建造,因规模宏大,乡人也称之为大祠堂。黄氏祠堂坐东向西,经我们测量,建筑面积约780平方米。祠堂门楼为双檐斗拱式结构,以"草尾卷筒凤爪造型",额枋上镶嵌"蟠桃献瑞""龙凤呈祥"等精美图案的板块,飞檐翘角,精工巧构,甚是美观。门廊顶棚彩绘"双狮戏球""丹凤朝阳",祠内柱础、垂帘、梁枋、神龛皆精雕细刻,寓意深长。廊下三阶为雨坪,有石鼓一对,石狮雌雄相对。坪前有半月形池塘,从坪外大门起沿坡地用青砖筑2米高的围墙,把祠堂、草地、雨坪、池塘及厅旁的厨房、住房等环抱其中,整座祠堂如婴儿坐在摇篮里。
沿着充满浓厚文化气息的小巷行走,我们到了集鳣堂。集鳣堂又称渔溪公屋,位于芷溪古村沿河路竹坑桥头东侧,是连城县第六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福建省第二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为芷溪杨氏开基祖第十七世裔孙渔溪公开创兴建。集鳣堂的内外门楼极为讲究,内门楼与主体同为坐东朝西,外门楼则为坐北朝南。外门楼视为正门,门前雨坪用鹅卵石铺设,淡红色的鹅卵石表面已被岁月磨成相当的光滑。门楼整体采用质地坚硬的白素面花岗岩构建,近似石牌楼,雨檐以寿字釉瓷瓦当滴水,檐下绘人物典故、花草彩画,栩栩如生,中间镶嵌铜钱纹红格砖,左右饰以灰塑,四扇三层叠嶂,十翼飞出,飞檐翘角,显得简洁大气而又古朴淡雅。正门门额题写"南离辉映"四字,为清代碑学大家何绍基墨宝,字体笔精墨妙、苍劲有力,最为有趣的是每字中间缺少一笔,为盈满则亏的寓意。
除此之外,我们还参观了林彪故居、芷溪区苏维埃旧址、澄川公祠、观察地、大夫第等。
在今天的走访中,我们感受到了芷溪村浓厚的历史底蕴。但是,通过当地人的介绍,我们得知,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大部分历史古迹遭到了严重破坏。而且,由于人们缺乏保护意识,甚至有人偷取贵重遗迹,导致现存古迹不足20%。因此,我们强烈呼吁大家增强历史古迹的保护意识,保护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http://www.dxsbao.com/shijian/99482.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