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扶贫”政策下的矿业转型企业:苗汉子野菜开发合作社
8月21日,一大早,湘潭大学外国语学院赴湘西花垣县调研团就乘车赶到了花垣县苗汉子野生蔬菜开发专业合作社。
(图一调研团到达苗汉子野生蔬菜开发合作社)
与相关负责人说明来意后,他带领调研团参观了苗汉子生产基地。调研团了解到,苗汉子企业是由于当地矿产资源储存量已经开采枯竭,无法继续发展,从而由矿业企业转型成野菜生产企业。“精扶”政策推行后,他们也是跟着党,跟着政策走,利用当地拥有许多珍贵的野菜及野生药材的资源,加以规模化生产。
(图三参观石斛生产基地)。
租用当地农户的土地,土地实现流转,可大规模生产,通过雇佣当地失业的农民以及那些具有劳动能力的孤寡老人来带动周围乡镇脱贫。石主任说道:“雇佣那些老人,也是我们企业‘精准扶贫’的一个方面,让他们来这里做一些轻松的农活,既可以让他们不那么孤独,还能有一定的收入。这是我们苗家人的‘知恩图报’精神。”苗汉子切实把“精扶”政策落到实处,带动周边乡镇225户,9000左右的人脱贫致富。
(图四调研团与石主任进行交谈)
苗汉子有办公室、销售部、技术部等9个部门。各个部门分工明确,各司其职。野菜的销售也是根据市场需求进行形式转换。
销售形式主要有新鲜野菜直接销售和野菜加工成腌制菜销售。
(图五腌制菜成品直营店)
调研团从石主任那里了解到,近些年,市场对野菜的需求量很大,往往供不应求,所以,仓库并没有囤货。调研团看到他们有科学的生产工序,野菜的品质得到了保障,销量自然年年增加。
调研团从他们宣传栏中的发现产量的增加并没有让企业规模进一步扩大,对此表示疑惑。石主任耐心解释:“农业生产是一种投资大,收益小的产业,没有充足的资金,国家补助不多,难以扩大企业规模。”可见,像苗汉子野菜开发合作社这种,不但规章制度健全,企业文化深入人心,同时也有很好的发展前景的企业,发展还是有许多困难。
(图六完善的规章制度)
不过,苗汉子企业能在短期内,响应国家政策,并成功转型,可见它还是有一定实力,其决策者有一定远见。相信他们能克服这些困难,顺应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进而发展的越来越好。
http://www.dxsbao.com/shijian/9925.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