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浙江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德源婺风”暑期社会实践队来到金华市婺城区安地镇,深挖当地特色农村文化礼堂资源,创新融入思政教育课堂,积极响应“校村结对,双堂双进”工程,探索乡风文明发展新路径。
进村进户,谱文明创建新篇
从过去的小山村到“金华最美乡村”,凤凰山里的喻斯村逐渐发展为旅游特色村。7月3日,实践队走进秀美的喻斯村开展文明创建活动。围绕“学唱村歌”“普法小课堂”和“垃圾分类”三块内容,实践队以接地气、聚人气、创风气的形式讲文明、树新风、传递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实践队员派发宣传单和问卷
立足十九大报告中“让乡村更美、环境更好、村民更富”的要求,实践队队员以丰富村民精神文化生活为着力点,传承弘扬喻斯村文明新风,将农村德育工作与乡村文明建设有机结合,共圆美丽乡村梦。如今的喻斯村守住根,弘扬淳朴村风和优秀传统民俗,并结合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发展乡村特色旅游,成为了金华市的“后花园”。
扎根群众,启实践调研征程
扎根群众、深入基层,实践队队员们通过实地走访、问卷调查、资料查阅等形式对安地镇各村展开调研活动,整理“八廊”资料,挖掘其特色乡土文化,重塑乡贤文化,传承红色文化。
队员对村民进行采访
亲历抗日战争,希望海峡两岸统一的项有贵;国家危亡时刻英勇献身的革命烈士蒋宝贤;金婚夫妇王顺芳和宋秋英在抗美援朝战火里的夫妻之道;深受村民拥护爱戴、务实为民、勤政廉洁的干部陈汝芝;悬壶济世,医德高尚的能人金炳根……在调研过程中,实践队队员深切感受到那一代青年,他们为国为民、无私奉献的民族大义与家国情怀。而今要实现十九大擘画的全面振兴乡村的宏伟蓝图,当代青年,当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身体力行,扬美丽庭院之风
美丽庭院,环保先行,7月8日,“德源婺风”暑期社会实践队走进群山环绕的岩头村,实践队队员们通过举办宣讲会和分发传单的方式,传授垃圾分类基本常识,讲解日常垃圾处理方法,助力建设美丽乡村、和谐乡村。风趣幽默的语言,精心制作的道具,活泼欢快的歌曲,实践队队员以普世通俗的形式,以生动有趣的实践全面推进“春泥计划”的实施,让美丽庭院之风吹进每个孩子心中。
“美丽庭院”宣讲活动
美丽庭院建设是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生态文明建设是乡村文明建设之本。目前,安地镇各村正按照美丽庭院建设实施方案抓落实,以庭院“小美”聚合乡村“大美”,兴起一股美丽乡村建设热潮。转变群众旧思想,弘扬绿色新风尚,绿色环保生活理念需群策群力、合力践行。
寓教于乐,聚支教课堂之力
实践期间,“德源婺风”暑期社会实践队举办公益夏令营,依托当地特色乡风文化和红色文化,带领当地儿童学习和弘扬乡风文明,助推乡村文化振兴。
“孩子们,你们心中的美丽乡村是什么样的呢?”夏令营的美术课上,一次别开生面的创意手抄报给了孩子们发挥创意的机会。“老师,我想画我们村里新建成的文化礼堂,可漂亮啦。”“老师,我觉得我家院子就很美丽!”窗明几净的屋子、红黄绿色的分类垃圾桶、十里桂花长廊、游人如织的仙源湖汇成孩子们画笔下五彩缤纷的乡村风光。童心看世界,美丽庭院、文化礼堂、垃圾分类、乡村旅游……一个个“小美”聚合成乡村“大美”,成为孩子们心目中最美乡村模样。
恰如一阵春风吹遍,粉墙黛瓦、绿树掩映的农村文化礼堂在安地镇各村落地生根,美丽庭院建设如火如荼开展,为村民们的精神环境浸润了浓浓的乡土气息和现代特色。“不忘乡愁,里仁为美,站在新时代新起点上,为美丽乡村建设贡献我们小小的力量。”
夏令营营员展示亲手创作的手抄报
新时代新青年,新气象新作为。浙师马院学子结合自身专业素养和特长,以农村文化礼堂为重要载体,谋划乡村文明发展新思路和新机制。促进乡村振兴由硬实力导向转为软实力导向,加快形成城乡一体化发展新格局,青年勇担使命,砥砺前行。
图:刘林峰、夏晴
文:蒋雯霞、夏净
http://www.dxsbao.com/shijian/97131.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