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顶山学院:生涯在药里,情怀也在药里
她把前半生都系在白大褂上,她说有些事一干就是一辈子。
7月13号下午,为了解圈李村医疗的具体情况,平顶山学院赴郏县圈李村精准扶贫服务团的志愿者们来到圈李村村头诊所进行走访。
扎根基层默默奉献
"把这个兑好的药每天吃三次,一次吃两粒。"志愿者们刚到达这个村子里唯一的诊所的时候,霍秋红正在给前来看病的村民写医嘱。她与病人促膝而坐,弯着眼睛,语气熟稔又亲切。霍秋红是圈李村唯一的医生,年近四十的她坐在听诊室,岁月并没有在她恬淡的脸上留下什么痕迹,眉眼清晰,尖尖的下颌映衬了她的干练。
据了解,村里只有这一个卫生所,还是去年刚刚建成的。卫生所未建成时,霍阿姨都是在自己家里给村民看病。在这个只有一千三百一十人的小村庄里,医患关系并没有城市医院里那么紧张,大家不仅仅是医生和病人,更是邻居是老乡。
霍医生在从医以来,她在最基层的医疗岗位上默默地守护着乡民的健康,为病人除疾祛病,排忧解难,并为此一直默默奉献着,赢得乡亲们的信赖和赞誉。
两代人,坚守父亲的事业
霍阿姨从医二十年,从小跟着父亲在村里给人看病,是父亲的"小医箱"、乡亲们的"赤脚"小医生。当志愿者们跟霍阿姨聊起她的职业生涯时,她低下头挽了一下头发,垂下眼,轻笑一声说到,"哪有什么生涯,我的生涯都在这里。"小小的医疗所,大大的配药室,她的背影单薄,神色落寞,但她在志愿者们心里的形象越发高大了起来。"从小到大我都没有出过这个村子,我的眼睛也没有离开这些药。"说罢,霍阿姨抬起头,原本温柔而又坚毅的眼神,在此刻却蓄满了泪水,从医二十年,只是为了不辜负父亲的期望和乡亲们的信任。二十年的青春,二十年的奉献,二十年的劳顿,尽管风霜雨雪,她还是一直坚守在这里,对这份职业的情感,从来也都是只增不减。
我们与霍阿姨聊起霍老,她笑着说,"我当一名医生,很大程度上是受了父亲的影响。"霍秋红14岁时,村里一位老奶奶患重病,生命垂危,在父亲的悉心治疗下,又多活了10年。这件事让霍秋红感触很深,像父亲一样行医救人的想法,在她幼小心灵里深深扎下了根。长大后,靠着在家受到的中医学熏陶,加之在学校受过的西医学专门培训,她成了名副其实的"中西医结合"。
医生,乡村医生,即是父亲的选择,也是霍秋红的选择。
痌瘝在抱悬壶济世
在卫生所新建成的这一年,霍阿姨用积极的心态面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给农村卫生工作带来的新机遇,新要求。她清楚的认识到,只有提高自身的医疗服务水平,不断改善农民群众的就医条件,才能满足农村人民日益增加的生活健康需求。在霍阿姨的小诊所里面,设有诊断室、治疗室、观察室床位2张、药房、处置室、药库。这里是医疗器械和药品的小天地,但这里也是是她展现身手的大天地。
圈李村的雨季绵长,一个星期来阴雨一直笼罩着着这座小村庄,感冒发烧是这个季节的常态,许多小朋友和老人都来这个小诊所就诊,霍阿姨的工作量也大大增加。在我们采访的过程中,不断有村民来诊所看病,霍阿姨认真为村民配药,耐心为他们讲解写好医嘱。用她的实际行动,清扫雨季给村民们带来的阴霾。
一件白大褂、一个听诊器、一件小诊所构成霍阿姨坚守了二十年的卫生所。二十年情系村民,风雨无阻。霍阿姨是小村庄的白衣天使,也是在基层最美的一道光。
编辑/杨雅斐
图片/介若男
http://www.dxsbao.com/shijian/95931.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