缘分的开始
与胡淼老师缘分的开始,还是要提到昨日的庆元县文管办之行。文管办的工作人员热心地将胡淼老师介绍给我们,并提供给我们他的联系方式。我们与胡淼老师取得联系后,他也十分配合我们想要对其进行采访的想法,主动提供给我们空闲时间段。我们也按照预定时间对胡淼老师进行了拜访,一起度过了愉快而富有收获的一个多小时。
2拜访
胡淼老师给我们的地址是一幢写字楼,办公室并不大,倒更像是将办公室与起居室合二为一了。但是透过墙上的一张张图纸与办公桌上铺开的草稿纸,我们可以想象,胡淼老师日常工作的繁忙与辛苦。胡淼老师热情地邀我们坐下,在对他的尊敬敬仰与初次相见的些许腼腆中,我们开始了正式的采访。
起
“那一次的台风,刮毁损伤了庆元县的九座廊桥,也包括我们家乡的一座。”
我们的采访,从胡淼老师的经历开始。在我们的提问与胡老师的回答中,我们了解到:胡淼老师从1984年,也就是他16岁的时候,为支撑家庭而放弃学业,跟随父亲学习木工艺。“16到19岁,是我打基本功的时候,一开始我们以修建木结构房子为主”,胡淼老师说,“因为自七十年代以后兴建廊桥几乎是没有的,只是留下了相关技艺。”胡淼老师告诉我们,他是从2004年开始独立接触廊桥项目的,因为那时庆元县开始重视文物保护工作。而2006年正式接手了第一座廊桥重建工作。“2006年8月10号,超强台风”刮毁损伤了庆元东部九座廊桥,也包括我们家乡的竹坪桥(别名蜈蚣桥),我那时还算年轻,说了一句很简单的话,造回去就行。”然而资金成了重建竹坪桥的最大问题——由于家乡的一场火灾,导致村子发展缓慢,无法筹到资金。“但是不管怎样艰苦,都要把它造起来。”胡淼老师这样说道。在不懈努力之下以及县政府的支持下,竹坪桥的重建工作分成两期,终于重建成功。而胡淼老师,是竹坪桥重建工程的总策划、指挥、筹资人。“十多年过去,我回家乡看这座桥,还是非常满意。”
(胡淼老师在给团队成员示意竹坪桥的分期工程内容)
当我们问到廊桥重建修复工作的初衷时,他这样回答道:“刚开始是出于事业心,(将重建修复工作)当成一门手艺一样在做。但是做进去后就不一样了。”那是一种对廊桥的热爱、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保护心态。
承
“离不开家庭支持与社会支持”关于廊桥重建修复工作得以坚持下去的动力时,胡淼老师笑说:“廊桥修建事业是浮是沉都压在了蒙淤桥的修建上。”
他又说道:“当时由于资金困难等原因,导致工程停滞不前,同时家庭生活也相对应地遇到困难。幸而有贵人相助,在政府的支持,媒体的宣传,还有当时的县委书记、廊桥保护小组组长的帮助。家里人其实还是挺支持我的工作的,所以主要还是家庭支持与社会上的支持,能够让这座桥得以重新修建。”虽然胡淼老师没有提到自己,但是我们都知道,倘若胡淼老师没有强大的内心与信仰,没有精湛的技艺手法,没有对廊桥的热爱之心,又怎么能将桥成功地建立起来?在这座桥的成功修建之后,各种困难也慢慢得到了解决,胡淼老师的工作也顺利了许多。
胡淼老师于2011年成立了“庆元县虹景廊桥古建筑工程有限公司”,目的是使自己的技艺,在保护廊桥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同时让传统营造技艺在生产性过程中,得到活态的保护与传承。
胡淼老师说他最近接手了一些泰顺县的古桥修建工作,也是将庆元桥文化与泰顺桥文化的一种交流。他提到,各地的修桥技艺都有不同的地方,因此也要不断改善,将不同的技艺糅合在一起,取长补短,将优秀的技艺继续传承下去。
转
“庆元廊桥不仅是庆元的廊桥,在人类繁衍中,庆元廊桥是属于中国的廊桥。”
关于对廊桥文化保护的宣传,胡淼老师不无可惜地告诉我们,当时的九座桥无法重建是因为资金筹集无法到位,而宣传力度的不够又是资金筹集困难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媒体宣传、政府宣传是非常重要的。同时,旅游业的发展也成为了廊桥宣传的重要手段。他又说当今旅游业的发展与廊桥的宣传是糅合在一起的,如果能形成一个良性循环是最佳结果,但是要坚持廊桥文化自身好的习俗文化,而不是让外界将他们意识中的习俗强加给廊桥文化。“我们也算是传承人,因此要担得起这份责任,维护我们廊桥文化的名誉。庆元廊桥不仅是庆元的廊桥,在人类繁衍中,庆元廊桥是属于中国的廊桥。因此我们也不能仅仅宣传自己地域的文化,要和中华传统文化结合在一起。”对于廊桥保护的宣传,胡淼老师提出了这些基本原则与建议。
胡淼老师说前一辈人还会去学一门手艺,但是到这一辈青年就不太会专门学习一门手艺,因此廊桥文化的下一代传承者其实是还没有的。近几年古建筑的修复工作是在全面开展的,但是这些修复工作由谁去完成却是一个难题,很少有能够长期坚持修复工作的人出现。传承是廊桥文化遇到的最大问题。他提倡“廊桥文化进校园”,从小学开始培养“爱廊桥、学廊桥”,从小树立对廊桥的保护意识。“对廊桥的保护意识,不是一天两天就可以树立起来的。要学会技艺是非常难的,要从头到尾(设计、施工)都要自己亲身干,才能造出好的桥。”
合
“庆元廊桥不仅是庆元的廊桥,在人类繁衍中,庆元廊桥是属于中国的廊桥。”
胡淼老师的传奇故事还在继续,他还在廊桥重建修复工作的道路上继续前行着,他对后辈抱有很大期待,“就算无法传承技艺,也可以参与廊桥保护宣传工作”,而我们“拾梦廊桥”团队也希望,我们能够将胡淼老师的传承精神带给更多当代青年人,让更多的年轻人可以参与到廊桥保护工作之中。
(团队成员与老师合照)
写在最后今天是“拾梦廊桥”团队调研的第四天,在与老师的交流中我们更加深刻地感受到廊桥文化的独特魅力。同时,也更加深入地了解了像胡淼老师这样的一代传承人日常工作的不易与艰难。
调研天数已经过半,也期待我们在接下来的日子能有更加丰盈的收获!
部分资料来源:书籍《庆元廊桥》
http://www.dxsbao.com/shijian/94640.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