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切实把思想和行为统一到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继承发扬革命先辈们艰苦奋斗的革命爱国精神,7月12日上午8时,江西师范大学“七彩假期”教育关爱服务团在狮峰学校为夏令营部分学生开展以诵读红色家书为主题的少先队队课。
队歌声声,展现青春活力
在教育关爱服务团的志愿者的带领下,学生们齐声唱起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在学生们响亮的歌声中,大家深深感受到少年独有的青春活力。
家书封封,满含家国情怀
“刘伯坚烈士出生于四川平昌县,1922年参加中国共产党,并成为中国共产党早期的重要骨干。1931年底,他参加领导宁都起义,起义队伍后面发展为红军的重要主力部队之一。中央红军离开江西长征,他留下负责后勤保障工作。1935年3月率领部队突围时,他不幸负伤被捕,在被囚的17天里,他坚贞不屈,视死如归,3月21日壮烈牺牲,年仅40岁。牺牲前,他在狱中写下三封遗信。”志愿者简要介绍了刘伯坚烈士震撼人心的光荣事迹,激起学生们对《红色家书》的了解欲望和学习热情,在他们的追问下,志愿者向学生们简要介绍了这本思想教育读物。《红色家书》分为反哺义、雎鸠缘、手足情和舐犊情四部分,收录了五十余封红色家书、三十多个家庭爱党爱国爱家的故事。
“刘叔叔是死去了吗?”听完这触动人心的故事,有学生问道。面对这个沉重而真实的问题,面对孩子们天真无邪的眼神,志愿者思索片刻答道:“刘叔叔是去世了,但他仍然活着。他的肉体随着时间而腐朽消亡,所以说他已逝去。但他的故事在我们之中口口相传,为后人所传颂,他的精神却与世长存,传承至今,他永远活在人们的心中!”虽然对于这些孩子而言,这段话语也许过于复杂难懂,但从他们认真而庄重的眼神中,是对英烈的尊崇和敬仰。
诵声朗朗,传承革命精神
“生是为中国,死是为中国,一切听之而已。”“十二时快到了,就要上杀场,不能再写了,致以最后革命的敬礼。”学生们朗诵的,正是刘伯坚烈士最后的遗信《生是为中国,死是为中国》,信中表达了他对祖国的热爱、对革命事业的忠诚和对子女生活的担忧。
在深情的朗诵声中,志愿者和学生们一同回到那风雨如磐的革命岁月,感受着烈士的铁骨柔情、家国情怀。一封封感人至深的书信,一段段刻骨铭心的事迹,讲述人间大爱,传递革命大义,折射出革命先烈的坚定的理想信念和为党牺牲的奉献精神,契合了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时代要求家书承载着战火的记忆,凝结着初心和信仰。
通过开展诵读红色家书活动,使学生更加靠近革命先烈,实现革命精神的不断传承,家书中传出的穿透人心的力量,将切实帮助学生们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上来。这既是对十九大精神的践行,也是培养新时代新少年的客观要求。(江西师范大学团委 供稿)
http://www.dxsbao.com/shijian/94281.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