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源乡在文化建设和文物保护方面一直都成绩斐然,英杰庙旁的凤山公园便是其中之一,四平戏演出前的庙会所祭祀的祖公张瑾的长子张世豪之墓,便在其上。早晨旭日初升,队员们在几个当地小伙伴的带领下,沿着石径向上攀行,登高望远,整个杨源村的美景尽收眼底。
“这棵倒栽杉相传为张瑾长子张世豪当年亲手植种,至今已有千年历史”,小伙伴给队员们充当导游,自豪地向队员们介绍着杨源的特色文化,“相传张世豪为占卜此地是否宜居,于此随手倒栽一株杉苗,没想树苗蓬勃生长,至今已然富有生机”。据说当地小孩子种植花草之时,都会开玩笑说要倒着来栽。风水之说真实与否无从考察,不过却让队员们感受到了这里淳朴的民风。队员们围着古树观察,枝干宽厚,需要足足四个人才将古树合抱起来。古人所吟的“枝枝叶叶交苍翠,松柏梧桐共兆昌”之句,便是表达古树对于村子的祝福和庇佑。
从山下下来后,队员们坐车前往政和县城,采访县党委宣传部《政和资讯》编辑部的李主任,向他咨询县政府对于四平戏保护与传承所做的努力。一方面县政府有关部门帮助张团长重新整理和编撰了四平戏剧本,并拍摄了大量的图片和影像资料将四平戏记录下来。二是准备多申报几个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以使老艺人获得更多的资金与材料支持。三是对于四平戏脸谱的保护,因四平戏脸谱有着白描的特点,且会画的老师傅很少,因而这方面的保护也很重要。从李主任那里,我们还得知了除了真人演出的四平戏之外,还有着四平戏提线木偶戏的存在,现在也在申报省级和国家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在问到对于四平戏的传承人问题时,李主任的观念很新颖也深得队员们的认可,他跟我们说到:“我们不求四平戏的人才会大量出现,也不强求四平戏的小演员以后会继续演,但求撒播四平戏文化的种子,最后总会有一两个种子发芽成长,最后开花结果。”
“但是现在四平戏的发展仍有很多困难,因其四平戏本身的观赏性并不是很强,况且外面的世界诱惑重重,没有年轻人愿意去唱是最大的问题,四平戏的传承和保护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李主任语重深长地说,队员们也深表赞同。采访结束后,李主任热情的跟我们合了影,还赠送我们几本县里出版的关于四平戏的宣传与保护的书——《政和四平戏》。
三天的实践活动接近尾声,队员们想起了张孝友团长跟队员们所说过那段话:“虽然困难重重,但是我依然会坚持下去,老祖宗传下来的东西,不能在我们的手上断送掉。”2006年四平戏被列入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张团长也被选为四平戏的国家级传承人。三天的时间里我们经历了很多,也学到了很多。四平戏不会消失,这个传承了四百年的中国戏曲活化石,一定会发展得越来越好。
浙江大学丹青学园赴杨源乡四平戏传承调研社会实践队
2016年8月17日
http://www.dxsbao.com/shijian/9282.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