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人物:董甜园,许昌学院教育科学学院2011级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在校期间曾担任学习委员一职,现就读于西南大学教育学部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所,研究方向为比较职业教育。目前已公开发表CSSCI期刊论文两篇(其中一篇是人大复印资料《成人教育学刊》全文转载),录用CSSCI期刊论文一篇,全国核心期刊论文四篇,主持2017年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一项,参加国内专业会议两次,获西南大学教育学部第九届“志汉杯”研究生学术作品竞赛一等奖,获研究生科研活动奖两次,获科技学术创新先进个人荣誉称号一次,获三号研究生院荣誉称号一次,获西南大学优秀毕业研究生,获2016-2017年度国家奖学金。
2018年7月6号,教科访问团要到了董甜园的电话号,第一时间拨了过去心里有些忐忑。访问全程都是在线上进行的,董甜园话语里充满了阳光和温暖,我们也由开始的陌生逐渐熟悉。得知董甜园目前还在重庆留校辅助科研的进行,还聊了山城重庆的气候,美食,风景以及在西南大学的学习和生活,谈到现在的自己,话题就不可回避地转向梦想最开始的地方——许昌学院和教育科学学院。问及“你第一次来许院时对许院的印象”时,董甜园答道:“我第一次来许院是在车站,校车来接的。当时觉得许院的志愿者都很热心,让人感觉很温暖,学校的环境也很好,很干净。”之后又主动的提到“进行产教融合,建设应用型地方特色大学的许院目标,”原来母校的每一个阶段每一次发展董甜园都有留意。董甜园真诚地祝福母校越来与有自己的特色,创新创业的支持力度越来越大。通过交谈,董甜园的大学时光在言语间透出纯粹,简单但绝不平凡的光。因为渴望成功的人从不在少数,但从不轻言放弃坚韧的在黑暗中摸索前行的极少,却有董甜园的身影,脚踏实地的努力,潜移默化的改变,不怕孤独和质疑,让每个经历都充满意义。董甜园说:“体悟每个经历就会从中有所收获,这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比如我在大学期间做过图书馆读书协会的干事,然后一步步走向副会长,会长。中间跟社联的工作有很多接触。这让我意识到其实每个老师给我们做的报告或者演讲都不是随便的,他一定是做了很多准备,词语也经过反复的推敲。我以前可能不会好好听,但是现在我慢慢开始从他的话中去挖掘一些信息,可能就会因为老师的一句话受到启发,这种感悟在读研期间很受并逐渐养成了习惯。”这次访谈的重点突破口是考研,也恰恰是董甜园最想分享的心路历程。至于心态上的波动关键就在于“坚守自我”。董甜园提到:“考研的后半段其实我也很迷茫,因为大三要考研又要实习,可能一天没有大块的复习时间,每天晚上回到宿舍基本都七八点了,很累,而且那个时候周围的人找工作的找工作,实习的实习,可能会动摇自己的决心,但我觉得要克服迷茫不断地鼓励自己。”在实际的复习开展上,董甜园强调“按部就班”,建议如果大一就下决心要考研,可以先搜集一些考研信息,了解这就要考的学校,相关的专业书籍可以多看看,但也不要一心全扑在考研上,活动也要积极参加。董甜园特别提到过自己本身特别喜欢艺术参加了美术社团,这对于审美的情趣提高很关键。而到了大三考研大幕就将正式拉开,英语要早点开始着手,专业知识要很熟悉但一定要结合自己的记忆方式不要死记硬背等等,按计划学习,不松弛但也不会过分紧张。只要心存梦想,脚踏实地,勇往直前就一定会成功。
成功不是格式化的操作码和固定的程序。没有能被复刻的成功,或许目标的终点是相同的,但道路也绝不会是同一条。究竟谁定义的成功法则适于自身发展的规律?没有别人,唯有自己。
http://www.dxsbao.com/shijian/86951.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