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华中科技大学学生走进河南新县 了解扶贫成效倾听农民心声

来源:华中科技大学 作者:刘铭

  华中科技大学学生走进河南新县了解扶贫成效倾听农民心声

  中国青年网信阳7月1日电(通讯员刘铭)2018年,是打好脱贫攻坚战的关键一年。河南信阳新县,积极响应国家号召,集全县之力,在两年内完成了五年的脱贫指标,脱贫工作取得了跨越式的发展。七月一日,在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院分团委的组织下,赴鄂豫皖三省五地暑期社会调研队深入信阳市新县一贫困村----喻冲村进行实地探访,以了解基层的脱贫攻坚实效,亲身感受国家脱贫攻坚战伟大进程。

(华中科技大学学生在喻冲村扶贫办公室)

  “我们村的贫困户都专门建档立卡,并进行扶贫的精准识别、精准帮扶和精准脱贫。64份贫困户档案,意味着64份帮扶保障的承诺,也承载着64个家庭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我们这几年脱贫攻坚工作不容易,但是从干部到贫困户,每个人都没有放弃。”喻冲村扶贫办公室的负责人话语中有些颤抖,我们能深深感受到他们作为党的基层干部在和老百姓携手努力,努力奋斗,最终脱贫过程中的艰辛付出。

  (与村民亲切地交谈)

  “我们的生活在扶贫工作开展这些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家里的老人90多岁了,卧病在床十多年,国家几乎是报销了全部的医疗费用。我们的房子去年都快倒了,政府专门派人来修理。家里两个孩子要上学,要是只靠丈夫一个人在外打工,我们没有办法生活下去的。”一位大娘激动地为我们讲述了这些年扶贫工作组对她家的关心和帮助。她告诉我们,乡长每周都会去挨家挨户探访,一旦有什么需要,他就立马帮忙解决。谈到对未来的展望时,她说:“将来的生活肯定是越来越好的,党帮助我们度过了难关,我们可以放心地去奋斗了!”

  (调研队了解当地吊瓜基地)

  调研队顺着宽阔的水泥路行走着,虽然今天下着小雨,队员们却丝毫没有感受到道路泥泞难行。道路边上都修建了护栏,护栏外面有连片的吊瓜基地和香菇大棚,延伸到山脚下。山麓的民房大多是二层小楼,道路修到了各家门前,调研队便一户户拜访。许多居民都不在家,队员们好不容易找到了一户人家,一进门就受到了热情地接待。

  (调研队在当地居民家中)

  几个老大爷正在打长牌,当问到他们为什么现在村里住的人少时,一个大爷笑答到:“大家好多人现在去县里乡里的扶贫车间工作去了,村里现在搞着吊瓜和香菇大棚,农闲的时候就出去打工挣点钱了”。仔细了解过后,队员们知道了这个大爷以前也是个贫困户。“前几年大孩子在上中学,小女儿又生病了,家里的生活突然过不下去了。直到政府下发了专项扶贫资金,还派人教我养猪技术,终于在去年脱贫了”,大爷自豪地说道,“村里还给我颁发了‘养猪大王’奖嘞!”当问到另一位大爷作为非贫困户对扶贫工作的看法时,他说道:“要说政府的扶贫,怎么只是对着贫困户的呢?村里为了脱贫,修公路,修民房,建大棚,我们作为非贫困户也是可以一起享受到这些好处的。看着这些家庭度过了难关,我们也是发自心底地感到开心啊!”

  调研队又拜访了六七户人家,虽然他们贫困的原因不同,有因病致贫的,有因为住房问题贫困的,有因为孩子上学贫困的,但是无一例外地,他们都没有被党和政府忘记,都受到了最及时、最有效的帮助。在和村民的交谈过程中,当队员们问到他们还对扶贫工作的改进建议时,绝大多数村民都是这样说的:“我们还能希望政府做些什么更多的呢?我们能想到的和不能想到的,扶贫工作组都帮我们做到了。除非是那些什么都不干的,等着天上掉馅饼的人,才会更加奢求更多的。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我们自己也会努力过得更好!”

  在新县,这样的贫困村曾经有七八十个,现在贫困发生率下降到0.99%,贫困人口只剩下九百余人。“一道杠,两不愁,三保障”已经不再是口号。在调研队此次下乡,与贫困村农民面对面地交流之后,队员们被基层扶贫工作的落实成效深深地触动了。农村的物质生活在改革开放40年来早已深深地改变了,但扶贫攻坚战做的更多的,是使最后一批贫困人口完成蜕变,让他们也可以对生活充满信心,可以放下顾虑,全力以赴地去奋斗,去追寻自己的梦想。

  

http://www.dxsbao.com/shijian/85063.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愉快的一天支教

支教是一种无私奉献的行为,它使我有机会去远离熟悉的生活环境,来到一个陌生的地方,与当地的孩子们一起度过宝贵的时光。这段经历带给我很多感悟和启示。首先,支教让我深刻体会到教育…… 付新冉 安阳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查看全文 >>

美好的支教一天

今天是支教的第二十五天,今天没我的课,但是我还是很早就起来了,因为今天有四五年级的甲骨文汇报演出,第一节是班会课,不需要我去,所以我就洗了头,洗完头我就去学校了,先看了四五…… 付新冉 安阳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查看全文 >>

充实的支教一天

早上七点半,伴随着蝉鸣、小朋友们的嬉戏声、同伴们的洗漱声以及透过窗户倾洒下来的阳光,我从床上醒来,醒了之后立马的穿上衣服然后出去洗漱了一番,洗完之后吃了张煎饼又喝了杯牛奶就…… 付新冉 安阳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查看全文 >>

诚心诚意,育人育己

正心诚意,育人育己支教是一种特殊的经历,它不仅是对他人的奉献,更是对自己成长的一次洗礼。在我这一段时间的支教过程中,我深深体会到了“正心诚意,育人育己”这句古训的真谛。首先…… 付新冉 安阳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查看全文 >>

星并不远,梦也不远了

星并不远,梦也不远。这句简洁而又深刻的话语,表达了一个美好的信念:只要我们有梦想,不论目标有多大,只要我们勇敢去追逐,就能够实现它。作为一名支教者,我深深体会到了这一点。支…… 付新冉 安阳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查看全文 >>

有爱的支教

今天睡得晚,不知道为啥失眠了,就是睡不着,看催眠视频也睡不着,过了好久差不多在两点多的时候才睡着,但是我起的还蛮早的,因为我今天上午满课,第一节去了四年级上课,因为快结束了…… 付新冉 安阳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查看全文 >>

惬意的支教生活

今天有事没课的一天,今天就赖了一会床,大概八点半的时候起来了,起来之后就洗漱了一番,洗完之后就去学校了,我先去了五年级,去听了传统文化的课,王老师讲的传统文化的课很丰富也很…… 付新冉 安阳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查看全文 >>

追逐梦想,点亮未来

追逐梦想,点亮未来在支教的日子里,我看到了许多孩子们如何努力追逐梦想,点亮自己的未来。这些孩子们来自不同的背景和环境,有些是贫困地区的孩子,有些则面临着社会问题和家庭困境。…… 付新冉 安阳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数智技术赋能红色文旅,共赴发展新机遇

在数智技术快速发展的当下,各地红色文旅与时俱进,借助数智技术助力红色文旅创新性发展。于都,作为中央红军长征出发地,承…

春节成功申遗,助力双创迸发“春”之力量

辞旧迎新踏春来,鞭炮齐响锣鼓鸣,春节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之一,在华夏儿女中的心中有着独一无二的意蕴。2024年12月4日,…

践行非遗双创实践,点亮新春文化华光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中华儿女不懈的…

医废焕能调研团前往威海市生态环境局开展实地调研

2025年1月27日,为调查了解威海市医疗废弃物处理及构建数字化医废智慧监管平台情况,山东大学(威海)医废焕能调研团成员邵佳…

山东大学学生访谈覃刚医生,聚焦医疗废弃物处理实践调研

2025年2月8日,山东大学医废焕能调研团前往广西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展开调研。此次访谈围绕医疗废弃物处理展开,旨在助力相关…

最新发布

"变废为宝,正式启航"
"变废为宝,正式启航"­­——许昌学院废茶叶综合开发利用创新社会实践队开始行动7月1日下午三点,许昌学院化学化工学院“变废为宝,价值再创”废茶叶综合开发利用创新社会实践队由带队老师陈体伟老师讲解 …
新的开始,砥砺前行
2018年07月01日下午15点,“变废为宝,价值再创”废茶叶综合开发利用创新社会实践队全体成员集合到许昌学院化工楼,倾听陈体伟老师对此次社会实践活动的安排。由于该小队队长开会前已经稍做安排,所以在这次会议 …
新的起点,变废为宝
炎炎夏日,2018年7月1日下午3点,许昌学院“变废为宝,价值再创”废茶叶综合开发利用创新社会实践队,开启了社会实践的征程。陈体伟老师作为实践团队的指导老师对于实践内容的展开做了强调,以及对于实践过程中的 …
中原农耕文化博物馆文创纪念品设计队带你见证农耕文化历史
导语:“欲知华夏农耕事 且看中原稼穑图”、“忆农耕赏珍藏穿越时光道 听民俗看非遗感受乡土情”、“稻黍稷麦菽丰饶中原八万里 仁义礼智信凝聚华夏五千年”……位于许昌学院内的中原农耕文化博物馆,用3000余 …
医药与护理学院举行新党员入党宣誓仪式
2018年7月1日下午6点,医药与护理学院于求索楼3001教室,举行了隆重庄严的新党员入党宣誓仪式。参加本次会议的有,医药与护理学院党支部黄帅老师,孔冉、牛梦泽、陈丽霞、杨浩然、赵新越、韩春丽、刘榕榕、李琳 …
中原农耕文创产品设计队
今天中原农耕博物馆文创设计队全体人员参观农耕博物馆,博物馆的东西真的超级多,有一些古老的东西是它存在博物馆中的意义所在。它就是希望让人们能够记得那些以前的东西,博物馆的东西总是让人难以移开眼睛,以 …
许昌学院樱花节文化创意产品
今天依旧是很特别的一天,是因为今天七月份了呢,今天的太阳是七月份的太阳,真的是超级热。所以跟室外比起来工作室里就像是天堂,七月份就在有点炎热的早晨和工作室里清凉的空调风中开始了。 今天要自我反省 …
化工印象 此刻启航
2018年7月1日下午三点,经过队员们前期的充分准备之后,在指导老师陈体伟陈老师和队长尤梦薇的带领下“变废为宝,价值再造”废茶叶综合开发利用创新社会实践团队在化学化工楼开始了第一个暑期社会实践日。在会议 …
实践之初我们整装待发
骄阳似火,挡不住实验队的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