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落实“强国复兴有我”群众性主题宣传教育要求,湖南农业大学牛犇犇青年志愿服务团立足长沙本土红色资源,以“沂蒙精神”为内核,于2025年3月19日在长沙市开福区好人馆,策划开展了一场主题鲜明、形式生动的宣讲实践活动。通过实地研学、理论宣讲、互动交流等形式,推动沂蒙精神与湖湘红色文化深度融合,为乡村振兴注入青春动能。
一、深挖精神内核,筑牢思想根基
沂蒙精神是党和国家的宝贵精神财富,其“党群同心、军民情深、水乳交融、生死与共”的核心内涵与湖湘大地“心忧天下、敢为人先”的革命传统高度契合。服务团以理论研习为起点,系统梳理沂蒙精神的历史脉络与时代价值,结合长沙红色教育基地资源,形成“沂蒙精神+湖湘实践”双线宣讲框架。团队成员通过研读《沂蒙精神》专题资料、观看《沂蒙六姐妹》等纪录片,深刻领悟沂蒙人民在革命年代的奉献精神,并以此为基础设计宣讲内容,确保理论深度与青年视角相统一。
二、创新宣讲路径,活化红色资源
活动紧扣大学生实践特点,以“实地参观+主题宣讲”为主线,选取长沙红色地标作为实践阵地。团队视频观演与微宣讲结合的形式,以“从沂蒙红嫂到湖湘英烈”为主题,对比讲述沂蒙妇女“火线架桥”的壮举与杨开慧“忠贞不屈”的革命故事,展现两地人民对党忠诚、无私奉献的精神传承。
宣讲采用“1+1”双主讲模式,由主讲人串联历史与现实,辅以互动问答、红色文物图片展等环节。例如,宣讲中团队成员以“从沂蒙小推车到乡村振兴路”为切入点,通过展示沂蒙支前民工的独轮车模型与长沙新农村建设成果图片,阐释“艰苦创业、开拓奋进”的沂蒙精神在当代乡村产业振兴中的实践意义。
三、融合本土实践,赋能乡村振兴
服务团注重将精神宣讲与乡村振兴实践相结合。团队以“沂蒙精神中的群众路线”为专题,调研基层党组织带领群众发展特色农业、文旅融合的典型案例。通过对比沂蒙革命老区“九间棚精神”与长沙“院士农业”模式,提炼出“党建引领、群众参与、科技赋能”的共性经验,将沂蒙精神中“永不服输、敢于胜利”的奋斗品质转化为服务乡村的实际行动。
四、深化育人成效,凝聚青春力量
本次活动既是红色精神的传承之旅,也是青年学子的成长课堂。通过“学、讲、行”三位一体实践,团队成员深刻体会到“精神薪火相传”的责任。一名志愿者在心得中写道:“讲述沂蒙故事时,我感受到两地红色基因的同频共振——无论是沂蒙的‘小推车’,还是湖湘的‘敢为人先’,都是中国共产党与人民血肉相连的生动见证。”
展望未来,服务团将深化校地合作,推动沂蒙精神宣讲常态化,丰富活动开展形式,增强受众体验感。湖南农业大学牛犇犇青年志愿服务团以沂蒙精神为炬,以湖湘热土为卷,在红色基因的赓续中书写青春答卷。未来,团队将继续扎根基层、深耕实践,让沂蒙精神在乡村振兴的新征程上焕发时代光芒,为培育知农爱农新型人才、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湖南贡献智慧与力量。
http://www.dxsbao.com/shijian/726321.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