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堂别开生面的数学公益课在长沙市浏阳市永安镇一托管所的教室里展开。这是一堂由湘潭大学数学与计算科学学院主办的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中的趣味数学课,旨在通过趣味教学,激发小学生对数学的热爱与兴趣。大学生志愿者盛文琼以“数学中的浪漫与艺术”为主题,通过爱心公式、音乐中的数列奥秘以及“数的进化史”三大板块,带领孩子们探索数学的趣味与温度,让抽象的公式与概念在生活与艺术中“活”了起来。
爱心公式:笛卡尔的数学情书
课堂从一段跨越时空的浪漫故事开启。情人节刚过,志愿者便以17世纪数学家笛卡尔用极坐标方程向公主表白的故事为引,向孩子们展示了数学公式中隐藏的“爱心密码”。志愿者也借机引导孩子们思考数学与生活的关联:“公式是工具,但用它传递情感时,冰冷的符号也能变得温暖。”鼓励孩子们在以后的生活中学好数学,多掌握一种表达感情的方法。
“音乐中的数学韵律:等比数列“弹”出音符”
“音符之间藏着什么数学秘密?”志愿者以音乐为导向,引导孩子们先认识等差和等比数列,接着,将数学中的等比数列和等差数列与音乐节奏联系起来。四分音符、八分音符、十二分音符的节奏变化,被转化为数学中的数列规律让孩子们直观理解了音乐里的数学之美。
数的进化史:从“自然”到“有理”探索之旅
“数的进化”探索之旅。志愿者从孩子们熟悉的自然数出发,通过加减乘除的运算,逐步引导他们了解数是如何从自然数扩充到整数,再到有理数的。孩子们在志愿者引导下,积极思考、踊跃发言,仿佛自己就是数学家,亲身参与了数的演变过程。这种探索式的教学,不仅激发了孩子们的好奇心,更培养了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课堂的最后,孩子们意犹未尽。
“让数学回归生活,让知识传递温度”
“当公式连接起艺术、历史和情感,数学便不再是一门孤立的学科,而成为理解世界的语言。”此次公益数学课的成功举办,不仅为孩子们带来了知识的滋养,更在他们心中种下了热爱数学的种子。通过趣味教学,孩子们在轻松的氛围中掌握了数学知识,感受到了数学的魅力。据悉,此次活动是返乡大学生社会实践系列公益课的一环,未来还将推出更多跨界融合课程,助力乡村儿童开拓思维、感知学习乐趣。
http://www.dxsbao.com/shijian/725003.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