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
——解码合肥张家百年家风
2025年1月1日,安徽财经大学法学院社会实践团队“捡起百年家族传承的书页”队,深入合肥地区丁家巷,围绕合肥张家的家风家训展开了为期1日的实地调研,旨在挖掘这一家族历经百年传承的家风精髓,探究其在不同时代的演变以及对当下社会的深刻启示。
图为走访张家故居丁家巷
一、一脉相承的忠厚家风,铸就家国担当
合肥张家的家风,首推忠厚。其家族先辈张树声,身为淮军将领,在国家面临内忧外患的艰难时刻,挺身而出,率领淮军奋勇作战,展现出对国家的绝对忠诚与担当。
图为张树声,凸显其坚毅的军人气质
他这种忠诚担当的品格,如同家族的精神火种,代代相传,深深烙印在每一位家族成员的心中。在张树声的影响下,无论从事何种职业,家族成员都坚守忠厚的道德准则,在各自的岗位上默默奉献,不弄虚作假,以真诚的态度对待他人与社会。
二、诗书传家,培育卓越才情
除了忠厚,合肥张家对诗书文化的重视也是家风的重要体现。张武龄嗜书如命,家中藏书丰富,书房成为孩子们汲取知识养分的宝库。他不仅自己广泛涉猎经史子集,还积极鼓励子女自由阅读,家中的古籍新书任由孩子们翻阅。在这样开放包容的阅读环境下,孩子们对知识的渴望被充分激发,对文学艺术的热爱也油然而生。
张武龄在教育方式上极为开明,尊重子女的兴趣爱好,不强求一致。他请来名师授课,却不过多干涉具体教学,而是亲自参与编选教材,注重培养子女的自主学习能力。同时,他还积极引导子女接触昆曲、书法、绘画等传统艺术,培养他们高雅的志趣。在父亲的悉心教导下,张氏四姐妹在文学、艺术等领域各有所长。张充和工诗词、擅书法、通音律,她的书法作品独具韵味,诗词创作更是才情四溢
图为张充和写书法的老照片
张兆和钟情文学,与沈从文的爱情故事也因文学结缘,她在文学创作和编辑工作中展现出深厚的文字功底。
三、家风传承中的变与不变
在时代的长河中,合肥张家的家风既有一脉相承的坚守,也有顺应时代的变革。不变的是对忠厚品德和诗书文化的执着追求,无论社会如何动荡,家族成员始终坚守道德底线,追求知识与文化的滋养。而变化的则体现在教育理念和生活方式等方面。
张武龄身处新旧交替的时代,他积极倡导新式教育,宣扬民主与科学、男女平权等先进思想,打破传统的性别束缚,让女儿们接受良好的教育,拥有自由选择生活和伴侣的权利。
图为张武龄与女儿们围坐在一起的老照片
展现家庭氛围的和谐与开明这种开明的教育理念,使张氏四姐妹既有传统女性的温婉端庄,又具备现代女性的独立自信。她们在婚姻选择上,不受门第观念的限制,追求真挚的爱情和精神的契合。张允和与周有光的结合,便是基于共同的理想和追求;张兆和与沈从文的爱情故事,也成为一段佳话。
四、家风对张氏家族的深远影响
合肥张家的家风对整个家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这种优良家风的熏陶下,家族人才辈出。张氏四姐妹成就非凡,她们的丈夫和子女也在各自的领域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沈从文在文学创作上取得了卓越成就,他的作品充满了对人性的关怀和对生活的热爱,成为中国现代文学的经典之作。周有光则是著名的语言学家、汉语拼音之父,他为中国的语言文字改革做出了重要贡献。四姐妹的子女们也传承了家族的优良传统,在学术、艺术、教育等领域展现出优秀的品质和才华。
图为丁家巷部分新建的老建筑
五、对当下社会的启示
合肥张家的家风家训对当下社会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在当今社会,人们面临着各种诱惑和挑战,更需要坚守道德底线,传承忠厚的品德。同时,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重视教育、培养子女的综合素质显得尤为重要。我们应借鉴张家的教育理念,尊重孩子的个性和兴趣爱好,为他们提供自由发展的空间。鼓励家庭成员多读书、读好书,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培养高雅的志趣。此外,在家庭关系中,要注重亲情的维系,传承尊老爱幼、相互关爱的传统美德。
此次“捡起百年家族传承的书页”实践活动,团队收集了大量一手资料,
图为走访合肥丁家巷张家老照片墙
对合肥张家家风家训的传承路径和现代价值有了更深入的理解。这不仅是一次对家族文化的深度探寻,更是对当代社会家风建设的积极探索。在新时代的发展中,我们应以合肥张家的家风为借鉴,坚守初心,砥砺前行,为新时代家庭文明建设和社会发展贡献力量。
(来源:安徽财经大学法学院 刘群 郑多勤 王诗宇)
http://www.dxsbao.com/shijian/724909.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