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探究素有“中国南大门”之称的凭祥市如何用好用活丰富的红色资源,推动边疆爱国主义教育走深走实,2025年1月13日至1月20日,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语言景观实践队前往凭祥市友谊关开展社会实践调研。
调研过程中,团队成员深入到当地社区和游客之中。通过线上收集整理和线下实地走访,成员们发现了塑造友谊关“爱国”语言景观的多方主体,包括市政府及其附属机构与市民间的协调配合、景区内由标牌文字组成的场所话语和兼具人情味和国际化的社会互动秩序。图为语言景观实践队成员参观友谊历史文化长廊
同时成员们在调研后得知,凭祥市友谊关景区目前的发展环境机遇与挑战并存。
就标牌的语码选择、字刻、参观路径与语言景观的布局等多角度而言,友谊关爱国景观中场所话语表现方式的转型迫在眉睫。一方面,游客来源的国际性,提示着以中文为优势语码的语言景观更代表了友谊关身后的中国形象。另一方面,游览路线语言景观的情感指向,在参观路径图的指引下,呈现出概述历史、深入历史、现实期盼的内容,须引导游客在兼具历史性和严肃性的历史古迹中培养自己的爱国情感。
红色血脉同舟渡,边关筑梦向未来。语言景观实践队深入友谊关了解当下爱国主义教育发展实况,更深入地理解了语言、社会和空间之间的紧密联系,助推实现边民富、边关美、边防固的美好愿景,让爱国主义教育润物细无声般流入人民的心田。
http://www.dxsbao.com/shijian/724601.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