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3日至24日安徽工业大学志愿者满怀热忱地回到家乡安徽省合肥市矾山镇刘敦社区开展了“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最终实践队员经由分配在刘敦街道安德利广场志愿进行交通疏导,为乡村交通环境作自己的贡献。
志愿实践队员当为乡村交通环境的改善贡献力量,立志要以一场切身实践、劝导交通的志愿活动来温暖这个冬日。根据分配好的任务,当天早上八点实践队员便身着荧光色志愿者马甲,拿好交通劝导宣传旗,做足了准备工作并与乡村工作人员简单沟通后就开始了一天的劝导工作。
上午早八的安德利广场有许多到超市买菜的各个村的村民,这时候的交通也是最为复杂的情况,各种农村出现的小三轮、小四轮都会卡在大车之间,大车也在过年期间的买年货热潮中越来越多。
图为志愿者在村街道处站岗刘文慧供图
在如此复杂的情况下,志愿者临危不乱,跟着有经验的老志愿者有条不紊的疏导着交通,对长时间留放在路边的大型车进行劝导开走,防止堵车事故形成链式反应。
在志愿疏导交通的同时,实践队员也耐心地与村民沟通,倡导大家养成良好的泊车习惯,共同维护社区街道交通的流通。同时,实践队员还积极与村民互动交流,用通俗易懂的语言鼓励村民们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共同维护村庄的交通环境。为了让村民更好地理解交通流畅的重要性,实践队员还结合日常生活中的常见情况,向村民们详细讲解交通堵塞造成的危害。
图为志愿者处理乱停车情况刘文慧供图
在疏导交通过程中,实践队员通过细心观察发现村里老人多数都有三轮车,但是这在马路上特别容易造成交通堵塞;同时安德利广场因为超市的存在时不时有车进出,最严重的情况就是进出的车子相向而行,这会堵死马路上的车,故而提出在这三叉路上设立一个红绿灯的建议;最后就是不少小摊会摆在超市广场门口,无形中大大增加了客流量,特别容易出现大量小车停靠聚集的现象,建议在一块空地划分出可以摆摊的区域,把超市与小摊划分开来。
图为志愿者第二天在雨中疏导完成的街道交通状况成果刘文慧 供图
在城市化进程不断加速的当下,家乡的交通状况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曾经畅通无阻的街道,如今也时常出现拥堵的景象。而交通劝导,就像一阵及时雨,为改善家乡交通环境发挥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交通劝导员们就像街头的守护者,他们身着醒目的马甲,手持指挥旗,在人流、车流密集的路口忙碌着。在早晚高峰时段,他们引导车辆有序通行,指挥行人按信号灯过马路,让原本混乱的交通变得井然有序。在学校门口,每到上下学时间,交通劝导员会护送孩子们安全过马路,缓解接送车辆造成的拥堵,为孩子们撑起安全的保护伞。
交通劝导不仅能有效规范交通秩序,还能提升市民的交通安全意识。通过劝导员的耐心讲解和示范,人们逐渐养成遵守交通规则的习惯,闯红灯、乱穿马路等不文明行为越来越少。这种文明出行的理念,也会在潜移默化中影响更多人,让整个家乡的交通环境更加安全、和谐。
家乡的交通环境是城市文明的窗口,而交通劝导则是擦亮这扇窗口的关键力量。相信在交通劝导员的努力下,家乡的交通会越来越顺畅,人们的出行也会更加安心、便捷。
(通讯员 刘文慧)
http://www.dxsbao.com/shijian/724054.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