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岁助社兴,暖冬传温情”:探寻烟台朝阳街的历史脉搏
在寒冷的冬日里,一支由曲阜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学生组成的“寒岁助社兴,暖冬传温情”社会实践队踏上了一段充满意义的旅程。他们深入烟台朝阳街,以实地调研、访谈交流等方式,探寻这座海滨城市的历史文化,用青春的热情温暖了寒冬,也为传承和弘扬地方文化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走进朝阳街:历史的厚重之门
烟台朝阳街始建于1861年,作为烟台开埠的标志性街道,它见证了烟台从一个小渔村发展成为现代化城市的沧桑巨变。这里留存着众多中西合璧的建筑,每一块砖石、每一扇门窗都仿佛在诉说着往昔的故事。
社会实践队的成员们满怀期待与敬畏之心,踏入了这条古老的街道。他们首先来到了朝阳街的入口处,一座古色古香的牌坊映入眼帘,上面刻着“朝阳街”三个大字,笔锋苍劲有力,仿佛在向人们展示着它的悠久历史。队员们纷纷拿出相机,记录下这一具有标志性的瞬间。 沿着街道前行,队员们看到了许多保存完好的老建筑。这些建筑风格各异,有欧式的巴洛克风格、哥特式风格,也有中式的传统建筑风格,它们相互交融,形成了独特的城市景观。队员们走进了一家名为“会英楼”的老饭店,这座建于1905年的饭店曾经是烟台最繁华的商业场所之一,接待过无数的达官贵人。店内的装修依然保留着当年的风格,木质的桌椅、雕花的门窗,让人仿佛穿越回了那个繁华的年代。
深度访谈:聆听历史的声音
为了更深入地了解朝阳街的历史文化,社会实践队的成员们展开了广泛的访谈。他们采访了街道上的老居民、商户以及当地的文化专家,从不同的角度收集了关于朝阳街的故事和传说。 一位在这里生活了几十年的张大爷热情地接待了队员们。他回忆起自己小时候的朝阳街,眼中充满了深情。“那时候的朝阳街可热闹了,街上全是各种店铺,人来人往,车水马龙。”张大爷说道,“这里有卖烟台特色小吃的,有卖手工艺品的,还有很多外国人开的商店和酒吧。”张大爷还向队员们讲述了朝阳街在抗日战争时期的经历,以及解放后街道的变迁。队员们听得津津有味,不时地提出问题,张大爷都一一耐心解答。
在采访过程中,队员们还了解到了许多关于朝阳街建筑的历史背景。一位从事建筑研究的李教授告诉他们,朝阳街的建筑风格之所以如此多样,是因为烟台开埠后,西方列强纷纷在这里设立领事馆、洋行等机构,同时也带来了不同的建筑文化。这些建筑不仅是烟台历史的见证,也是中西文化交流的结晶。
文化挖掘:传承与创新的思考
通过实地调研和访谈,社会实践队的成员们对烟台朝阳街的历史文化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他们意识到,朝阳街不仅是一条具有历史价值的街道,更是一座蕴含着丰富文化内涵的宝库。如何在保护好历史文化遗产的基础上,实现其创新发展,成为了队员们思考的重点。
队员们发现,随着时代的发展,朝阳街的一些传统产业逐渐衰落,一些老建筑也面临着年久失修的问题。为了改变这一现状,队员们提出了一系列建议。他们认为,可以通过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将朝阳街的历史文化资源转化为经济优势。例如,开发以朝阳街历史为主题的旅游线路,推出特色文化产品,举办文化节等活动,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参观游览。同时,还可以鼓励当地的商户开展特色经营,将传统的手工艺品、小吃等与现代的经营理念相结合,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商业品牌。
此外,队员们还强调了保护老建筑的重要性。他们建议政府加大对朝阳街老建筑的保护力度,制定相关的保护政策,投入资金进行修缮和维护。同时,还可以通过开展文化活动,提高居民对老建筑保护的意识,让更多的人参与到保护工作中来。
实践成果:青春力量的闪耀
在此次社会实践活动中,“寒岁助社兴,暖冬传温情”社会实践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他们不仅深入了解了烟台朝阳街的历史文化,还通过撰写调研报告、制作宣传视频等方式,将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传递给了更多的人。
队员们撰写的调研报告详细阐述了朝阳街的历史沿革、建筑特色、文化价值以及发展现状,并提出了一系列具有针对性的建议。这份报告得到了当地政府和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为朝阳街的保护与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同时,队员们制作的宣传视频在网络上广泛传播,吸引了众多网友的关注。视频中,朝阳街的古老建筑、特色小吃、传统手工艺品等一一展现在观众面前,让人们对这座历史文化街区有了更直观的认识。许多网友在观看视频后,纷纷表示有机会一定要到朝阳街亲身感受一下它的独特魅力。
这次社会实践活动,不仅让队员们增长了见识,锻炼了能力,更让他们深刻体会到了传承和弘扬地方文化的重要性。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为烟台朝阳街的保护与发展贡献了青春力量。
在未来的日子里,“寒岁助社兴,暖冬传温情”社会实践队的成员们表示,他们将继续关注烟台朝阳街的发展,积极参与到地方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工作中,让这条古老的街道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耀眼的光芒。
http://www.dxsbao.com/shijian/723875.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