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假期间,一群来自安徽铜陵的大学生回到家乡,开展了一场以“追忆家乡文化”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他们深入铜陵的古街巷、乡村和手工作坊,通过走访、记录和体验,挖掘家乡的文化故事,用实际行动守护传统,为留住乡愁贡献青春力量。
在铜陵市郊的一个古村落,大学生们走进一条青石板铺就的老街。这里曾是明清时期繁华的商贸集散地,如今虽已不复往日喧嚣,但斑驳的墙壁、雕花的门楼依然诉说着历史的厚重。学生们拜访了一位年过八旬的老人,他是村里为数不多还掌握传统木雕技艺的手艺人。老人一边雕刻着一块木板,一边向学生们讲述这门手艺的兴衰:“以前村里家家户户都用木雕装饰门窗,现在年轻人都不愿意学了,这门手艺怕是要失传了。”大学生们用镜头记录下老人的雕刻过程,并尝试亲手体验。一名学生感叹道:“每一刀都需要精准的力度和角度,这不仅是手艺,更是文化的传承。”
在铜陵的另一处乡村,大学生们发现了一项濒临失传的传统民俗——“铜陵花灯”。每年元宵节,村民们都会制作精美的花灯,举行游灯活动,祈求来年风调雨顺。然而,随着时代变迁,这项民俗逐渐淡出了人们的生活。为了了解花灯的制作工艺,学生们采访了村里唯一一位还会制作花灯的老人。老人拿出珍藏的花灯图纸,耐心地向学生们讲解制作步骤:“花灯的制作需要扎架、糊纸、绘画,每一步都不能马虎。”学生们被老人的执着所感动,决定帮助他组织一场花灯游园会。他们利用社交媒体宣传,吸引了大量村民和游客参与,让这项传统民俗重新焕发了生机。
实践过程中,大学生们还收集了许多铜陵的民间故事和歌谣。他们走访了多位老人,听他们讲述铜陵的历史传说和风土人情。一位老人讲述了一个关于铜陵铜矿的故事:“传说古时候,这里有一条铜龙,它守护着地下的铜矿,保佑百姓安居乐业。”学生们将这些故事整理成文字,并计划与当地文化馆合作,出版一本《铜陵文化故事集》。一名参与活动的学生表示:“这些故事是铜陵文化的根,如果不及时记录下来,可能会随着时间消失。”
此外,大学生们还利用现代科技手段,为家乡文化注入新的活力。他们制作了一系列短视频,介绍铜陵的传统技艺、民俗活动和历史故事,并发布在社交媒体上。这些视频迅速走红,吸引了大量网友的关注。一名网友留言道:“看了你们的视频,我才知道铜陵还有这么多珍贵的文化宝藏。”
此次寒假社会实践活动不仅让大学生们深入了解了铜陵的文化遗产,也让他们对文化传承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一名学生表示:“家乡文化是我们的根,作为年轻人,我们有责任去守护和传承它。”
据悉,此次实践活动得到了当地政府和村民的大力支持。许多村民表示,大学生们的行动让家乡文化重新焕发了生机,也让更多人意识到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大学生们也表示,未来他们会继续关注家乡文化的保护与传承,用实际行动留住乡愁。
这次寒假社会实践,不仅是一次对铜陵文化的追寻,更是一次对青春使命的思考。大学生们用脚步丈量家乡的土地,用心灵感受文化的魅力,为传统文化的传承注入了新的活力。
(完)
http://www.dxsbao.com/shijian/723845.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