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安工大学子返家乡:提供新春帮助,弘扬服务精神

来源:安徽工业大学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 作者:龙桉琪

为了让春节期间来甪直古镇旅游的游客拥有良好的旅行体验,笔者于1月29日(农历大年初一)前往甪直古镇游客中心寻求服务岗位,最终成为了一名甪直古镇景区志愿服务者,在1月29日到2月1日这四天中,笔者始终坚持在志愿岗位上,为游客提供及时的帮助。 甪直古镇位于苏州市吴中区,拥有2500年历史,是江南六大古镇之一。这里水网密布,桥梁众多,古宅名人辈出。主要景点包括保圣寺、叶圣陶纪念馆和江南文化园等。古镇以其独特的水乡风情和丰富的文化遗产,吸引了无数游客,被誉为“神州水乡第一镇”。 在前两天的时间里,笔者被安排在游客中心负责游客的接待以及解答游客对甪直古镇的各种问题,在此之前,游客中心的工作人员对笔者进行了一定的基础服务培训,以便笔者顺利上岗。

图为笔者在甪端驿站站岗

这次的志愿服务过后,笔者颇有感慨,对于服务精神的理解也更加深刻。服务精神是每一个服务行业中不可或缺的灵魂,它不仅是一种职业态度,更是彰显企业核心价值的体现。在学习服务精神的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服务不仅仅是一种工作,更是一种用心去感受和付出的艺术。服务精神要求我们从心底出发去关心每一位游客,正如某位管理专家所言,服务如同镜子,我们的态度直接映射在客户的反馈中。只有真正站在游客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才能提供让他们满意甚至超出期望的服务。一次微笑的问候、一个细心的举动,都可能成为游客心中难以忘怀的记忆。

在实践服务精神时,倾听成为了至关重要的一环。倾听游客的需求,理解他们的情感,才能更好地提供人性化的服务。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得大家对服务的要求不再局限于基本的需求满足,更多的是希望得到尊重和关怀。

图为甪直古镇的甪端石像

甪端,传说中的神兽,头生一角,形如狻猊,日行一万八千里,精通四方语言。在古代,甪端专为明君护驾,伴君传书,象征国泰民安。相传秦始皇一统天下后,曾在咸阳围地千亩建“禽兽园”,甪端便在其中诞生,它外形奇特,集犀角、狮身、龙背、熊爪、鱼鳞、牛尾于一体。有一次,甪端飞至澄湖,见当地人纯朴善良,遂决定安居此地。每当湖中发生沉船事故,甪端便会救人于危难之中。自此,澄湖一带风调雨顺,天灾罕至。甪端的故事在民间流传甚广,人们敬仰其勇毅与仁慈,期望它带来的祥瑞能护佑一方水土。在宋代,甪端被尊为神瑞,置于神道两侧,成为国家祭祀中的重要角色。至今,甪端仍是吉祥与光明的象征,守护着人们的美好愿景。

笔者不能做到像神话中甪端那样福泽众生,但笔者着眼当下,注重为春节期间来往的每一位游客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这也是服务精神的一部分。

图为保圣寺大门

在接下来两天,笔者的岗位调动,被安排去了保圣寺门口辅助游客购买门票,以便游客顺利进入。

保圣寺内保存着唐代塑圣杨惠之的罗汉塑壁,虽历经风雨,仍不失其艺术瑰宝之誉。保圣寺历经兴废,现存建筑包括天王殿和古物馆等,其建筑风格兼具明代特色。寺中“三宝”——大铁钟、青石经幢和唐幡杆夹石,以及“三绝”——千年银杏、百年枸杞和古紫藤,更是令人叹为观止。

图为罗汉雕塑(部分)

保圣寺作为景点的存在,被古镇管理与叶圣陶纪念馆划归一起管理,叶圣陶纪念馆位于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甪直古镇的保圣寺西侧,原址为“吴县立第五高等小学”。中国著名文学家、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于1917年至1922年任教的地方。纪念馆不仅陈列了叶圣陶先生的生平事迹和大量珍贵的实物、照片及文字资料,还展示了他丰富的教育生涯和卓越的文学成就。叶圣陶在此期间创作了众多经典作品,如《稻草人》和《倪焕之》等,不少素材均来源于甪直。纪念馆包括叶圣陶事迹陈列室、执教旧址以及叶圣陶墓,占地面积达4000多平方米。这里现已成为江苏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是了解叶圣陶先生及其教育理念、文学作品的重要场所,吸引着众多游客和学者前来参观学习,感受这位一代师表的精神魅力。

图为叶圣陶纪念馆内部

为游客提供帮助期间,笔者注意到常有中年夫妻前来参观,不同于年轻夫妻携老人孩子前来购票参观,他们往往疏于使用手机购买门票,每当这时,笔者都会尽心尽责地为游客们提供帮助,也常收获游客的好评,这一点让笔者内心激动万分,提供帮助的动力也越来越足。

图为笔者在保圣寺闸机后站岗

此次志愿服务之行就此圆满结束。通过参加此次实践活动,笔者深入体会到了基层人员服务人民的心情,也更加贴近了生活本身,对此笔者深受鼓舞,相信着未来会有更多人明白服务精神的重要性,他们也会和笔者一样去弘扬这种宝贵的精神,一路向上,通往更光明的未来。

http://www.dxsbao.com/shijian/723598.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初阳”实践队赴井冈山寻红色记忆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十九大精神,积极响应团中央“青春心向党,建功新时代”主题暑期“三下乡”活动的号召,6月29日至7月5日,江西农业大学人文与公共管…… 余雨晴 江西农业大学人文与公共管理学院查看全文 >>

寻红色记忆,树“井冈精神”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精神,重温井冈山革命斗争历史,探索新时代井冈山精神,响应我校以“青春心向党,建功新时代”为主题的2019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项目,江…… 李慧 江西农业大学人文与公共管理学院查看全文 >>

“初阳”井冈山之行--继承过去,展望未来

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是新时代第一个逢十的周年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进入历史交汇期的关键之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中的第二个重要节点。在这一重要时刻,江西农业…… 晏婷 江西农业大学人文与公共管理学院查看全文 >>

情系井冈山之——未来可期

6月29日至7月5日,江西农业大学人文与公共管理学院“初阳”暑期社会实践队,开展了以“寻红色记忆,树井冈山精神”为主题的为期一周的社会实践活动。一系列的活动都围绕主题展开,活动形式…… 杨涛 江西农业大学人文与公共管理学院查看全文 >>

井冈精神:跃动的生命

为了更深地贯彻落实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积极响应团中央“青春心向党,建功新时代”主题暑期“三下乡”活动的号召,6月29至7月5日,江西农业大学人文与公共管理学院“初阳”暑期“…… 王玲鑫 吴凯月 江西农业大学人文与公共管理学院查看全文 >>

江农学子的井冈山之行

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重温井冈山斗争和中央革命根据地时期毛泽东重要活动,进一步学习了解井冈山地区脱贫攻坚新成效,江西农业大学人文与公共管理学院“初阳”…… 郭昊 卢小钰 江西农业大学人文与公共管理学院查看全文 >>

寻红色记忆,树井冈精神

谈及井冈山,就会想到“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井冈山的革命斗争为中国革命成功打下基础,铸就了“坚定执着追理想,实事求是闯新路,艰苦奋斗攻难关,依靠群众求胜利”的井冈山精神。为…… 曾兰华 郭剑辉 江西农业大学人文与公共管理学院查看全文 >>

“初阳”实践队赴井冈山寻访红色革命足迹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在加强志愿服务中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在社会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江西农…… 杨佩玲 吴凯月 江西农业大学人文与公共管理学院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益”来义往调研团赴湘潭县民政局和县妇联进行调研

1月19日到21日,“益”来义往一世界调研团来到湖南省湘潭市湘潭县民政局和县妇联组织开展线下调研活动,县民政局和县妇联位于…

探寻“江”魂魄!江苏师范大学敬文书院青年学子感悟渡江精神的活态传承

2025年1月10日至11日,由江苏师范大学敬文书院的五名学子组成的“扬帆远航”社会实践队在南京开展了为期两天的“传承渡江精神,…

红色基地融入,开拓思政课红色新途

在新时代背景下,如何让红色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更大效能,成为教育领域的重要课题。曲阜师范大学忆昔启今实践队…

普通话润泽民族情——“民族之声”调研团湖南调研之旅

在祖国辽阔的疆域中,新疆以其壮美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民族文化而闻名,是民族团结与文化传承的桥梁。普通话作为沟通的纽带,…

【曲园学子寒假社会实践】——青年助力图书兴, 热血飞扬育文明

早在公元前3000年时,巴比伦的神庙中就收藏有刻在胶泥板上的各类记载。这也许是图书馆的雏形。图书馆是人类文明的摇篮,它教…

最新发布

以法为光,照亮社区——法辉耀社“缘”实践队普法之旅
以法为光,照亮社区——法辉耀社“缘”实践队普法之旅在“十四五”规划与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所勾勒的时代发展蓝图中,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被置于关键位置,法治作为中国式现代化进程的坚固保障,其重要性愈…
法润社区,共筑和谐:法辉耀社“缘”实践队普法行动
法润社区,共筑和谐:法辉耀社“缘”实践队普法行动在全面依法治国的宏伟时代进程中,法治建设如同坚固基石,支撑着社会的有序发展与公平正义。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加强法治宣传教育作出了重要决策部署,这…
方言为笔,非遗成书
为保护方言和传承中华文化,1月15日,曲阜师范大学管理学院“韵语织乡”实践团赴山东省日照市市开展社会实践调研,通过宣传和推广方言文化,让更多人了解和认识方言的魅力和价值。随后,在各自家乡,成员亲身…
社区服务展风采,辞旧迎新展新章
社区服务展风采,辞旧迎新展新章春节将至,各个社区举办一系列辞旧迎新的活动迎接新年,展开新的篇章。2025年一月二十二日曲阜师范大学“筑梦巡光,薪火相传”实践队前往山东省菏泽市牡丹区中央公馆小区,积…
“鲁韵传薪”实践队:“青鸟计划·雁归来”,高密学子家乡行
“鲁韵传薪”实践队:“青鸟计划·雁归来”,高密学子家乡行中国青年网潍坊1月20日电(通讯员褚仲夏)在新时代背景下,青年的成长与家乡的发展紧密相连。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指示精…
宿松学子返校宣讲
2025年寒假,我踏上了阔别已久的高中校园,以一名大学生的身份参与了返校宣讲活动。这次经历,于我而言,不仅是一次向学弟学妹们分享大学生活与学习经验的机会,更是一场自我成长与感悟的奇妙旅程。从接到宣…
青春力量闪耀春运旅途,志愿服务传递温暖真情。
活动启动团来安县委联合来安县红十字会、来安县青年志愿者协会于1月15日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隆重举行了“青春志愿行温暖春运路”启动仪式。100余名青年志愿者将走上全县各大交通枢纽、客运中心等重要区域,为…
创新建设文化强国
春节在每个中国人身上都烙印下深刻的印记,形成不可遗忘的民族记忆,并随血脉一同传承。2024年12月4日,“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成功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春…
非遗之声:春节文化的深厚底蕴
在走访街坊邻居的过程中,我深切感受到春节在大家心中的分量。一位精神矍铄的大爷激动地说:“春节申遗成功,是对咱老祖宗传下来东西的认可!以前过年,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包饺子、守岁,这习俗传了一代又一代…
返校宣讲:传递温暖,收获成长
2025年寒假,我踏上了阔别已久的高中校园,以一名大学生的身份参与了返校宣讲活动。这次经历,于我而言,不仅是一次向学弟学妹们分享大学生活与学习经验的机会,更是一场自我成长与感悟的奇妙旅程。从接到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