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作为华夏文明的摇篮,黄河以其雄浑气魄孕育了无数珍宝,黄河澄泥印便是其中熠熠生辉的一项非遗。怀揣着对古老技艺的敬仰与探索热情,曲阜师范大学管理学院泥韵筑梦社会实践队于1月23日来到东营利津老街长巷非遗文化街开展实地调研,深入研究了黄河澄泥印。
初入实践场地,一方方古朴精致的澄泥印映入眼帘,那或刚劲、或婉转的印纹,仿若在诉说着黄河千年的故事,每一方印都美得令人叹为观止。在传承人张金霞女士的讲解中感悟黄河澄泥印的深厚历史渊源与制作的艰辛与可贵。可当真正上手,才知这方寸间的乾坤绝非轻易能拿捏。从黄河淤泥的采撷开始,便充满挑战,要精准选取细腻、杂质少的泥料,如同在岁月长河中淘金。和泥更是关键,水分、力度的把控需恰到好处,多一分稀软,少一分干裂,反复揉搓中,仿佛与黄河泥土深度对话,感知它的脾性。
塑形环节,看着传承人手指轻舞,一块泥坯迅速有了印章雏形,可自己操作时,泥条要么粗细不均,要么刻字时力度失控。但在一次次失败与重来间,实践队队员领悟到耐心与专注的要义,每一刀刻下,都是与传统手工艺人的灵魂共鸣,将心意注入泥印,让文化符号在指尖重生。雕刻印面,宛如开启一场微观世界的艺术冒险。选好心仪的篆字或图案后,拿起刻刀,那一刻,世界仿佛都安静了下来。刻刀在泥坯上轻轻划过,每一道线条都需要全神贯注地把控,稍有不慎,就会破坏整个印面的美感。从简单的线条勾勒开始,逐步挑战复杂的字形结构,随着印面逐渐清晰,仿佛穿越时空,与古代的文人墨客、工匠艺人并肩作战,将传统文化的基因镌刻其中。每一方印刻成,都像是完成了一次神圣的仪式,赋予了泥坯独特的灵魂。
随着实践深入,实践队成员愈发惊叹于澄泥印背后深厚的黄河文化底蕴。它不仅是印章,更是黄河流域历史、民俗、艺术的凝练。不同朝代的印风变迁,反映社会风貌;民间祥瑞图案入印,承载美好祈愿。这使团队意识到,它不仅是印章,更是黄河流域文明演进的见证。不同朝代的印风,折射当时政治、经济、文化风貌:盛世繁华时,印文追求规整大气,彰显国力昌盛;乱世动荡中,风格趋于质朴简约,饱含民生疾苦。民间艺人将生肖、花鸟、祈福文字融入印中,承载百姓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成为民俗风情的鲜活记录。黄河澄泥印,以方寸之地,纳千年万象。传承黄河澄泥印,是守护华夏民族的精神族谱,不让先辈智慧在时代浪潮中褪色。
与团队协作时,思维碰撞出绚烂火花。擅长设计的同学为印稿注入时尚活力,文案能手编撰动人故事,推广达人拓宽传播渠道。大家各司其职又紧密协同,为古老澄泥印寻找新时代坐标,恰似黄河各支流汇聚,奔涌向前。当目睹成品展览吸引众人目光,孩童好奇抚摸、老人颔首称赞,实践队队员深知非遗种子已悄然播撒,团队用行动续接文化传承脉络。
这次社会实践,是一场重塑自我认知的修行。从懵懂的文化旁观者,变身虔诚守护者,褪去浮躁,懂得坚守。黄河澄泥印如同一束光,穿透历史迷雾,照亮实践队队员对传统文化探索之路,激励团队成员未来无论身处何方,都将为非遗传承鼓与呼,让黄河岸边这朵文化奇葩,永远娇艳盛放,香溢华夏大地。
http://www.dxsbao.com/shijian/723583.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