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亮乡村振兴之光:农民夜校的转型与新生
在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推进的时代浪潮下,农民夜校作为培育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的关键阵地,其转型升级的重要性愈发凸显。为深入探究新时代红色文化如何赋能乡村振兴,曲阜师范大学兴农先锋实践队积极响应时代号召,于2024年1月15日,兵分多路,奔赴山东省济宁市泗水县杨柳镇农民夜校、威海市临港区西道头村农民夜校、枣庄市山亭区徐庄镇西良子村农民夜校以及日照市东港区西湖镇农民夜校等多个典型农民夜校,开展了一场意义非凡的实践活动。
实践队成员怀着满腔热忱,深入多地开展全方位、深层次的实地调研。在济宁市泗水县杨柳镇农民夜校,队员们发现这里的教学内容与现实农业生产需求严重脱节。课程内容多聚焦传统农业技术,而在现代农业技术、市场营销等对当下农业发展至关重要的领域,涉及却极为有限。一位种植大户无奈地说:“现在市场变化太快,我们种出来的东西常常卖不上好价钱,要是能早点学到市场方面的知识就好了。”这种教育与实际需求的错位,使得农民在面对农业产业升级和市场波动时,显得力不从心,极大地限制了他们的发展潜力。
威海市临港区西道头村农民夜校则被教学资源与设施匮乏的难题所困扰。夜校不仅缺少多媒体教室、实验器材等现代化教学设备,师资队伍也主要由兼职教师组成。这些兼职教师日常教学任务繁重,精力有限,难以全身心投入农民夜校的教学工作,进而影响了教学质量和效果。据一位兼职教师透露:“有时候想给村民们展示一些新技术的操作视频,但是设备不给力,只能干着急。”
面对重重困境,山东各地农民夜校并没有坐以待毙,而是积极探索创新,寻求转型升级的路径,实践队也全程参与其中,见证并助力了这些变革。
威海市临港区西道头村农民夜校在转型升级方面做出了积极且富有成效的尝试。夜校主动与当地农业企业建立紧密合作,引入了现代农业技术、农产品加工与营销等前沿课程。在教学模式上,采用“课堂+实践”的方式,让农民在学习理论知识后,能够立即到企业的生产基地进行实践操作,将所学知识迅速转化为实际生产力。
枣庄市山亭区徐庄镇西良子村农民夜校则在教学资源整合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在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夜校配备了智能投影仪、电脑等现代化教学设施,同时吸引了一批专业教师加入。夜校还与周边学校、企业开展资源共享与合作,邀请专家学者、技术骨干来校授课,大大提升了教学质量。
日照市东港区西湖镇农民夜校充分利用现代媒体和社交平台,加大宣传推广力度。通过社区宣传、媒体报道以及在网络平台上发布夜校的课程信息、学习成果等,夜校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得到了大幅提升。同时,夜校积极举办丰富多彩的活动,如农业知识讲座、种植养殖经验分享会等,吸引了众多农民参与。这些活动不仅为农民提供了学习交流的平台,也增强了他们对夜校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通过此次实践活动,曲阜师范大学兴农先锋实践队收获颇丰。实践队不仅深入了解了山东农民夜校的现状、问题及发展需求,还在实践过程中总结出了一系列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转型升级路径。
从理论层面来看,实践队构建了乡村振兴视域下农民夜校转型升级的理论分析框架,为后续研究提供了理论支撑。在实践层面,探索出了包括强化政策支持、完善课程设置、优化师资队伍、创新管理机制、鼓励社会参与等在内的转型升级基本路径,并在各地农民夜校的实践中得到了初步验证。
队员们也深刻认识到,农民夜校的转型升级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政府、社会、学校和农民等多方协同努力。展望未来,曲阜师范大学兴农先锋实践队将继续关注山东农民夜校的发展,持续为其转型升级贡献力量。实践队计划进一步深入研究农民夜校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和发展模式,加强与各地农民夜校的合作与交流,将实践成果进行推广应用,助力更多农民夜校实现转型升级,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实施添砖加瓦。
在乡村振兴的伟大征程中,农民夜校必将绽放更加璀璨的光芒,成为培育新型农民、推动乡村发展的重要力量。它不仅是知识的传播地,更是梦想的孵化场,为乡村的明天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与希望。
http://www.dxsbao.com/shijian/723516.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