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实践”助力乡村振兴 携手共筑美丽乡村梦想
在2025年这个充满希望与变革的新时代,江苏科技大学的一支助力乡村振兴实践团,于1月12日踏上了为期一周的网络云实践之旅。这次实践不仅是一次科技与农业的深度融合探索,更是一场关于如何用现代化科技力量点亮乡村未来、携手共筑美丽乡村梦想的深刻实践。活动以“现代化科技对农村产生的深远影响”为核心议题,八名来自不同地域、怀揣共同理想的团队成员,各自深入家乡腹地,通过网络平台与政府政策紧密对接,力求挖掘出最适合当地特色的乡村振兴路径。
活动初期,云实践公益团队的成员们迅速行动起来,他们不仅在线上搜集了大量关于现代农业技术、乡村治理模式的资料,还通过视频连线、在线问卷等方式,与家乡的农民朋友进行了深入交流。在分享会上,成员们生动展示了苏州昆山物联网智能灌溉系统的精准节水、江苏无锡无人机喷洒农药的高效环保、淮安智能温控大棚对作物生长的精细调控等现代农业设备的应用实例。这些智能农业技术的引入,不仅极大地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还有效减少了资源浪费,为农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
在南通圆宏万惠智慧农业基地,团队成员亲眼见证了科技如何深度改变农业生产的每一个环节。从智能温室到精准施肥,从病虫害远程监控到农产品追溯系统,科技的力量在这里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
南通圆宏万惠智慧农业基地
盐城东台五烈镇的高标准农田建设,更是将科技兴农的理念落到了实处。通过土地平整、灌溉系统升级、道路硬化等一系列措施,这里的农田不仅实现了机械化作业,还大大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和产出效率,成为现代农业发展的典范。云实践团队在调研中深刻感受到,科技是推动乡村振兴的强大引擎,只有不断引入新技术、新理念,才能让乡村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
盐城东台五烈镇高标准农田
此外,无锡市农产品电商销售模式的蓬勃发展,为农产品打开了更广阔的市场空间;盐城市耐盐水稻的成功种植,不仅改良了盐碱地,还大幅提升了粮食产量和质量,为粮食安全提供了有力保障;淮南市寿县稻虾共养、豆制品加工产业的兴起,以及潘集区酥瓜、食用菌种植规模的扩大,都是科技赋能农业、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的生动写照。
在淮安土楼村、鲁赵村、双溪村,团队成员与当地乡政府、村民共同探讨了未来15年的发展规划。他们围绕农业产业升级、乡村旅游开发、生态环境保护等议题,提出了许多富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特别是在南通市通州区,党建引领下的乡村振兴人才吸引政策,为乡村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通过搭建人才服务平台、优化创业环境、提供政策支持等措施,越来越多的青年才俊选择回乡创业,为乡村振兴贡献智慧和力量。
淮安土楼村、鲁赵村、双溪村未来15年的规划
南通市通州区党建引领吸引乡村振兴人才
活动期间,小组成员还多次在线上召开讨论会,分享各自调研中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他们一致认为,乡村振兴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政府、企业、社会和个人等多方面的共同努力。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在乡村振兴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但同时,也要注重保护乡村生态环境,传承和弘扬乡村文化,实现经济、社会、文化的全面协调发展。
小组成员线上谈论活动
“云实践团队给伯伯们带来了非常先进的技术和教育资源,增强了他们对乡村振兴的信心,也为乡村的未来注入了新的活力。”实践团队长在总结发言中动情地说。这次云实践活动,不仅让团队成员们深刻体会到了科技兴农的重要性,更激发了他们投身乡村振兴事业的热情和决心。未来,他们将继续发挥专业优势,用实际行动为乡村振兴贡献青春力量,共同书写美丽乡村的新篇章。
http://www.dxsbao.com/shijian/723466.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