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马鞍山2月9日电(通讯员 孙晓龙)2月3日至2月8日,安徽工业大学“青禾”社会实践队赴河南省南阳市内乡县七里坪乡,围绕“秸秆焚烧治理与农村儿童安全教育主题展开调研”。团队走访6个行政村,发放问卷420份,访谈村民、村干部、学校教师等63人,聚焦秸秆焚烧屡禁不止的深层矛盾,并针对儿童因模仿家长焚烧秸秆引发的安全隐患提出解决方案。
麦田火光背后:儿童模仿行为敲响安全警钟
图为消防人员灭火现场 宋南桥供图
2月3日,实践队在七里坪乡张洼村目睹惊险一幕:4名孩童在村头麦田用打火机点燃秸秆堆,火势迅速蔓延至田埂杂草。消防队员与村民合力扑灭后询问得知,其中一位孩童父亲前日刚焚烧过自家秸秆,孩子“好玩便跟着学”。“村里每年都会有小孩烧伤的事,家长忙农活顾不上管。”七里坪乡中心小学校长坦言,该校曾于2024年曾开展秸秆禁烧主题班会,但“孩子回家看见父母烧秸秆,教育效果就打了折扣”。根据调研结果,七里坪乡近三年因儿童玩火引发的田间火灾共11起,其中9起与模仿家长焚烧秸秆直接相关。
禁烧困局:成本与意识的“双重枷锁”
图为秸秆地图片 宋南桥供图
在 七里坪乡张洼村,实践队跟随村民赵大姐体验秸秆离田全过程。收割一亩小麦产生约500公斤秸秆,若自行运往镇收储站,需支付运输费80元/吨,而政府补贴仅50元/吨。“烧掉一分钱不花,运走反倒贴钱。”赵大姐的账本道出多数农户选择。环保办主任周明提供的数据更具冲击力:2023年全镇秸秆综合利用率仅38%,低于安徽省平均水平15个百分点。“巡查人员前脚走,后脚就有村民点火。”他指着办公室墙上热感监控地图说,“每晚红点(焚烧点)像星星一样冒出来。”
“小手拉大手”:创新教育破题安全与环保
图为实践队队员对孩童们开展“秸秆小课堂”现场 宋南桥供图
面对儿童安全与秸秆治理的关联性难题,实践队立即对几位孩童实现了干预方案。事故发生后,以宋南桥为首的队员们对孩童们开设了“秸秆小课堂”,让孩子们直观认识到了焚烧秸秆的危害。五年级的学生陈紫函在实践日记中写道:“我第一次直观认识到了焚烧秸秆的危害,我会告诉爸爸焚烧秸秆会伤害土壤里的小动物。”同步推进的还有“家庭契约”计划。团队联合政府制作《秸秆处理承诺书》,要求家长与孩子共同签署。村民王国伟在签约现场感慨:“孩子们现在每天监督我,说乱烧秸秆就要告诉老师,这真比罚款还管用!”
科技赋能:让秸秆找到“新归宿”
图为秸秆焚烧后场景 宋南桥供图
为解决秸秆出路问题,实践队引入学校科研资源。2月8日,实践队请教学校教师后,向村民们演示了“秸秆基料化”技术:粉碎后的秸秆与菌剂混合发酵,20天后即成优质有机肥。“每吨秸秆可生产1.2吨肥料,成本比市售产品低40%。”实践队算的这笔经济账,让围观的种植户们频频点头。乡农业合作社负责人张峰当场拍板:“我们准备建两条生产线,先消化本村2000吨秸秆。”与此同时,实践队开发的“秸秆换积分”小程序开始试运行,村民凭秸秆交付记录可兑换农资折扣券,目前已有137户注册。
6天实践中,团队形成16条具体建议,其中“儿童安全与环保教育联动机制”“秸秆资源化乡村联营模式”等4项被纳入内乡县2025年乡村振兴工作计划。随着秋收季临近,七里坪乡17所中小学已预约“秸秆小课堂”巡回宣讲,这场始于田间火光的行动,正点燃更多绿色希望。
http://www.dxsbao.com/shijian/723412.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