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025年2月,福建农林大学“遗路生花”社会实践队以“体悟闽人智慧,传承非遗民俗文化”为主题,深入福建霞浦、周宁、漳浦三地,开展了一系列社会实践活动。实践队通过实地走访、亲身体验、访谈传承人等方式,探寻非遗文化的传承现状与发展路径,以实际行动助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与弘扬。
霞浦——守护畲族文化,焕发民族风情
霞浦是畲族文化的重要承载地,畲族山歌、服饰、传统习俗等独具魅力。实践队深入畲族村落,与畲族同胞面对面交流,了解畲族文化的传承现状。队员们在半月里学习畲族山歌,试穿畲族服饰,并拍摄宣传照片,通过社交媒体推广畲族文化。在调研中,实践队发现畲族文化面临语言流失、传承人减少等问题。在当地政府和畲族同胞的共同努力下,如民俗活动开展、文化传承基地建立等方式,使畲族文化的内涵和特色得以延续。在传承文化的同时,当地也积极推进文化与现代产业的融合。他们利用畲族文化特色,发展民俗旅游、特色手工艺品产业,为当地经济发展增添新动力。当地畲族同胞对本民族文化的传承与现代发展充满热情,认为传承民族文化是与生俱来的使命,同时也期待现代发展能让畲族文化走向更广阔的天地。
图为半月里畲族博物馆内设 游蕊蕊摄
图为博物馆馆长雷其松为实践队讲解 游蕊蕊摄
图为半月里村委与实践队合影 金嘉其摄
周宁——传承游神民俗,凝聚文化力量
周宁游神是一场盛大的民俗狂欢,历史悠久,是当地民众表达对美好生活向往的传统庆典。实践队参与游神活动,记录仪式流程,拍摄纪录片,并通过网络平台进行宣传。通过与当地民众的交流,实践队了解到游神活动在传承中面临仪式简化、受众老龄化等问题。队员们建议通过创新活动形式、打造特色文化旅游品牌等方式,增强游神活动的活力与影响力,让这一传统民俗在现代社会中绽放光彩。周宁民众对游神文化的传承与现代发展满怀期待。他们希望这一传统民俗能一直传承下去,同时也希望通过现代发展,让更多人了解周宁的独特魅力。
图为周宁杉洋游神盛况 詹欣瑜摄
漳浦——创新剪纸艺术,传承匠心精神
漳浦剪纸是民间艺术的璀璨明珠,风格独特,题材丰富。实践队拜访剪纸传承人,学习剪纸技艺,并亲身体验剪纸创作。在与剪纸艺术中心人员交流中,实践队员得知漳浦各剪纸文化中心通过举办剪纸培训班、开展剪纸展览等活动培养了大批剪纸人才,漳浦剪纸从而得到系统的保护和传承。同时,漳浦剪纸积极与现代设计、文创产品相结合,开发出一系列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产品,拓宽了剪纸艺术的发展空间。漳浦剪纸艺人对剪纸艺术的传承与现代发展充满信心。
图为实践队员在高少萍剪纸艺术馆 蔡林涵摄
实践总结:以青春之力,守护文化之根
通过本次社会实践,福建农林大学“遗路生花”实践队深入了解了霞浦畲族文化、周宁游神民俗和漳浦剪纸艺术的传承现状与发展困境,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建议。实践队以实际行动助力非遗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展现了当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实践队成员表示:“非遗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守护非遗文化之根是我们青年一代的责任。我们将继续深入挖掘福建非遗文化,探索传承与创新的新模式,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贡献青春力量。”
未来,福建农林大学“遗路生花”实践队将继续以非遗文化为探索方向,在追根溯源中探寻文化之魂,在传承创新中守护闽人智慧,在追寻领袖足迹中赓续中华文脉,让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绽放更加绚丽的光彩,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贡献青春力量!
http://www.dxsbao.com/shijian/723366.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