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学生网安徽六安2025年2月10日电(通讯员张蝶)
大学生寒假返家乡社会实践:青春力量助力科学普及
2025年2月10日,安徽工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寒假之行,科普之翼”移动科普团走进安徽六安市某中学,面向青少年儿童开展科学知识普及活动。此次活动系安徽工业大学2024-2025学年“返家乡”寒假社会实践专项活动之一,旨在组织青年学生走进学校、社区、乡村等地,通过科普实践锤炼青年学生沟通协作能力,为全民科学素养提升注入青春力量。
科普课堂亮点纷呈,学生感受科学魅力
在安徽工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寒假之行,科普之翼”移动科普团的活动中,志愿者张蝶同学通过精心准备的PPT和实验展示,为学生们带来了一场生动有趣的科普课堂。她的讲解涵盖了植物感知、磁铁原理、彩虹形成、火山爆发模拟等多个主题,激发了学生们对科学的浓厚兴趣。
植物的感知:大自然的智慧
张蝶首先向学生们展示了植物的神奇能力:“植物不仅能通过光合作用制造食物,还能感知环境变化,比如向光生长和感知重力。”她通过视频和图片展示了向日葵随太阳转动的现象,以及植物根系的向地性生长。学生们纷纷表示:“原来植物也有‘智慧’,真是太神奇了!”
磁铁的奥秘:看不见的力量
在讲解磁铁时,张蝶用一块磁铁和几枚硬币进行了现场演示:“磁铁能吸引铁、镍等物质,这种神奇的力量源于磁铁内部的电子运动。”她还通过动画展示了磁场的形成过程,并让学生们亲手操作磁铁,感受磁力的作用。一名学生兴奋地说:“原来磁铁的力量是这么来的,我回家也要试试!”
彩虹的秘密:光的魔法
张蝶用三棱镜和喷雾器向学生们展示了彩虹的形成过程:“彩虹是阳光折射和反射的结果,不同颜色的光折射角度不同,形成了美丽的彩虹。”她还引导学生们用玻璃和水滴制作“彩虹玻璃”,在阳光下观察光的折射现象。学生们惊叹道:“原来彩虹是这样形成的,大自然真是奇妙!”
火山爆发模拟:化学反应的魅力
为了让学生们更直观地理解化学反应,张蝶用小苏打、食用色素和醋模拟了火山爆发的场景。当“岩浆”喷涌而出时,现场响起一片欢呼声。她解释道:“这是酸碱反应的结果,醋和小苏打混合后会产生二氧化碳气体,形成喷发效果。”学生们纷纷表示:“这个实验太有趣了,回家我也要试试!”
会跳舞的盐:生活中的科学
最后,张蝶用盐和保鲜膜展示了“会跳舞的盐”实验。她解释道:“盐吸收水分后会变得湿滑,而保鲜膜的振动让盐粒‘跳舞’起来。”学生们围在实验台前,仔细观察盐粒的运动,并亲手尝试操作。一名学生笑着说:“原来厨房里也能做科学实验,太好玩了!”
未来展望:青春力量持续赋能
安徽工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院长刘庆运表示,未来将继续深化“返家乡”社会实践项目,探索更多创新形式,如线上科普课堂、跨区域合作等,进一步扩大活动覆盖面和影响力。
“科学普及是一项长期工作,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我们希望通过这样的活动,让更多青少年感受到科学的魅力,同时也为青年学生提供更多实践机会,助力他们成长为有责任、有担当的新时代青年。”刘庆运说。
关于安徽工业大学
坐落于长江之滨、安徽省马鞍山市的安徽工业大学,是一所以工科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省属重点大学。学校长期深耕材料科学、机械工程、化学工程等学科领域,工程学、材料科学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2024年入选安徽省“双一流”建设高校。近年来,学校持续推动产学研融合,累计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200余项,获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50余项,其自主研发的“特种钢材制备技术”等成果已应用于高铁、航天等领域。
作为安徽省社会实践标杆高校,安徽工业大学连续8年获评全国“三下乡”社会实践优秀单位。该校机械工程学院依托学科优势,打造“科普+实践”特色育人模式,近三年组织3000余名学生深入基层开展科技服务,相关活动被《中国教育报》等媒体报道40余次。
http://www.dxsbao.com/shijian/723282.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