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刚刚过去的寒假,安徽工业大学电气学院“电”亮红色文化传承团踏上了一段意义非凡的红色之旅,深入探寻大别山地区波澜壮阔的革命历史,在历史与现实的交融中,汲取奋进力量,传承红色基因。 1月14日,实践队员来到了大别山革命历史纪念馆。这里承载着鄂豫皖边区早期革命活动的厚重记忆,踏入旧址,便能感受到那段激情燃烧岁月的余温。
图为大别山革命历史纪念馆。 实践队员张玉婷 供图。
通过查阅资料和现场讲解,实践队员了解到,1925年起,中共组织就选派鄂豫皖边区的部分青年参加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第五、六期的学习,为革命播撒下希望的种子。1927年4月4日,毛泽东实际主持的中国国民党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在武昌开学,来自大别山区黄安、麻城、信阳等地的100多名农运骨干,如戴克敏、汪奠川等,满怀救国救民的理想,在这里接受革命思想的熏陶,为日后边区的革命斗争奠定了坚实基础。
图为大别山革命历史纪念馆。 实践队员张玉婷 供图。
为唤起民众的觉醒,鄂豫皖边区的中共组织紧密联系群众,理论结合实际,广泛建立青年团、学生会、工会、农民协会等各类群众组织,领导人民开展反帝反封建的全方位斗争,掀起了大革命的高潮。这些历史故事让实践队员深刻认识到群众力量的伟大,以及中国共产党在革命进程中始终坚持的群众路线。 随后,实践队员将目光聚焦到红一军的发展历程。1931年1月中旬,根据中央指示,11000余人的红一军与1000余人的红十五军在湖北城福田河会合,合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这一重要的军事整合,壮大了革命武装力量,为革命斗争注入了新的活力。4月中旬,以皖西地方武装为主增建第十二师,进一步完善了部队编制,为后续的战斗胜利提供了有力保障。
图为大别山革命历史纪念馆。 实践队员张玉婷 供图。
实践队员还深入研究了苏家埠战役。这场战役是鄂豫皖苏区反“围剿”斗争中的关键一战,充分展现了红军的军事智慧和顽强斗志。通过走访当地老红军后代和查阅专业历史资料,实践队员详细了解到战役的经过和意义。苏家埠战役的胜利,不仅巩固和扩大了鄂豫皖苏区,还极大地鼓舞了全国红军的士气,为革命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图为大别山革命历史纪念馆。 实践队员张玉婷 供图。
回顾此次寒假实践活动,实践队员感慨万千:“这次实践让我真切地触摸到了历史的脉搏,深刻体会到革命先辈们为了理想和信念,不惜抛头颅、洒热血的伟大精神。他们的事迹将激励我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勇敢面对困难,努力拼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儿努力奋斗。 此次实践活动不仅丰富了实践队员的知识储备,更让其在思想上得到了洗礼和升华。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实践队员将以此次实践为起点,把红色精神融入到日常行动中,在新时代的征程中书写属于自己的青春华章,也希望更多青年能受此感召,走进红色历史,传承红色基因,让革命精神代代相传 。
http://www.dxsbao.com/shijian/723194.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