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青岛大学学子返家乡:追寻非遗传统,教化沁入童心

来源:青岛大学纺织服装学院 作者:于可凡 焉云龙 陈嘉萌

青岛大学学子返家乡:追寻非遗传统,教化沁入童心

为追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统,让教化之光深入每一个孩童的心灵,2025年寒假期间,青岛大学纺织服装学院的“芳寻”志愿服务队积极投身于寒假社会实践,走进青岛市八大湖街道天台路社区、中韩街道春光山色社区等多个社区,带领百余名儿童及家长亲身体验传统手工艺。

扎染技艺新体验,传递非遗之美

志愿者的第一站是青岛大学纺织馆。活动伊始,志愿者带领小朋友们参观纺织馆,参观结束后,志愿者向小朋友们介绍了扎染的历史渊源和基本技巧。为了让小朋友们更加直观地了解扎染的魅力,志愿者们展示了精心准备的扎染作品,这些作品色彩斑斓,图案各异,极大地激发了小朋友们对于扎染的兴趣和好奇心。

随后,志愿者们分发白色丝巾和扎染所需的各种材料,并详细讲解了扎染的步骤和注意事项。孩子们在志愿者的指导下,亲手将白布折叠、扎结,浸入板蓝根染液中进行染色,感受着古老技艺的魅力。最终经过多次染色和冲洗,志愿者们将小朋友制作出的扎染作品挂在晾晒架上,各式各样的图案逐渐显现,现场洋溢着浓厚的文化氛围。这场扎染活动不仅让孩子们体验到传统技艺的魅力,也为后续的非遗体验活动开了个好头。

图为志愿者帮助小朋友进行扎染工序中的浸染环节。陈宇飞 供图

绒花编织梦想,传递艺术之美

扎染活动的热情尚未消散,“芳寻”志愿服务队再次前往八大湖街道天台路社区,为当地的孩子们举办了一场绒花手工制作活动。提及举办活动的目的,志愿者陈嘉萌表示“绒花技艺的自由程度高,可以激发孩子们的创造力,帮助他们通过动手实践发展细致的观察力和空间想象力。”

活动过程中,实践团成员手把手演示绒花制作过程,从简单的扭结技巧到复杂的组合设计,每一个步骤都讲解得细致入微。在了解了绒花的基本原理之后,志愿者将孩子们两两分组,鼓励他们动手制作,一根根普通的扭扭棒变换成各种栩栩如生的造型。志愿者们还穿梭于孩子们之间,耐心地指导,及时解答他们在制作过程中遇到的每一个疑惑,确保每个孩子都能享受到手工制作的乐趣。最终的成品不仅有灯笼、铜钱,还有烟花和小动物,孩子们在动手实践中感受到了艺术的魅力,也更加珍惜这份来自传统文化的馈赠。

图为社会实践团的成员指导小朋友们进行绒花制作。陈宇飞 供图

传承非遗竹编,助力文化传承

据了解,青岛大学纺织服装学院的“芳寻”志愿服务队还与青岛市两个街道的14个社区签署了校地共建协议,并设立了多处大学生实践教育基地,为居民们搭建起一个接触传统文化、开拓视野的平台。

在这些实践教育基地中,“芳寻”志愿服务队的成员们特别注重向小朋友们传授纺织非遗的制作技艺。志愿者在给小朋友们的介绍中讲到:“竹编的原理是通过一系列细致的工序,将竹条进行经纬编织,穿插疏编、插、穿、削、锁等各种技法。理解起来很容易,但做起来很难。”

活动现场,志愿者们向小朋友们介绍了竹编的历史渊源和文化内涵。小朋友们认真聆听志愿者的指导,小心翼翼地模仿着志愿者的动作,将不同颜色的竹条一根根地编织在一起。在志愿者的鼓励和帮助下,小朋友们逐渐掌握了竹编的技巧,他们的作品也逐渐呈现出独特的韵味。通过“芳寻”志愿服务队的努力,非遗竹编这一传统技艺这不仅丰富了居民们的文化生活,还为传统文化的保护和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图为青岛大学纺织服装学院的“芳寻”志愿服务队与小朋友们的合照。陈宇飞 供图

志愿服务一直在路上。志愿团通过带领小朋友们体验扎染技艺、制作手工绒花以及学习非遗竹编三个活动,不仅让他小朋友们亲身体验了传统文化的魅力,还培养了他们的动手能力和耐心细致的品质。未来,“芳寻”志愿服务队的志愿者们将继续运用他们的专业知识,积极参与到大学生实践教育基地的建设中,为社区带来更优质的课堂体验。(通讯员 焉云龙 陈嘉萌 于可凡)

http://www.dxsbao.com/shijian/722925.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为迎接学雷锋日的到来,法学1701班的同学来到杭州欧洲艺术馆,作为讲解志愿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3月5日到来之际,他们竟然……为迎接学雷锋日的到来,法学1701班的同学来到杭州欧洲艺术…… 法学1701 浙江工商大学法学院查看全文 >>

三月五日 最不一样的团日活动 来自法学1701

3月5日到来之际,他们竟然……为迎接学雷锋日的到来,法学1701班的同学来到杭州欧洲艺术馆,作为讲解志愿者向市民讲述每件藏品背后的故事,亲身践行雷锋精神。……柜子上方有18和84年的字样…… 法学1701 浙江工商大学法学院查看全文 >>

团日活动 | 榜样在前,志愿相随

3月5日到来之际,他们竟然……为迎接学雷锋日的到来,法学1701班的同学来到杭州欧洲艺术馆,作为讲解志愿者向市民讲述每件藏品背后的故事,亲身践行雷锋精神。……柜子上方有18和84年的字样…… 法学1701 浙江工商大学法学院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马院思政系赴长沙市第一中学实习队推进新一轮正式授课

实习队队员胡希授课实习队队员汤雅芸授课潘宇翔老师进行点评(通讯员依米尼古丽祖丽胡玛尔汤雅芸)4月21日上午,在长沙市第一…

电气院顺利开展“春风送暖,志愿同行”志愿者服务活动

【苏州工学院电气与自动化工程学院2025年,4月讯】(通讯人:杨浩洋)4月21日——在春暖花开的时节,电气院青年志愿者协会(以…

湖南师范大学2023级经济学班开展青马小组活动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近日,湖南师范大学商学院23经济学班青马学员小组围绕“以习近平文化思想…

公管院正新传媒企划部开展4月部门例会

公管院正新传媒企划部开展4月部门例会(通讯员彭博雅祖若汐胡桂焱)为提高部门工作效率,提升各位干事工作积极性,4月18号星…

助力社区促和谐,公管学子显担当

为了进一步提升社区居民的生活质量,增强社区的凝聚力,公共管理学院(以下简称“公管院”)的学子们以饱满的热情和专业的素…

最新发布

廿载轨间逐梦:铁路时光的回响与新章
2月10日,青轨新象调研团成员马镜茹有幸采访了一位资深老铁路人。张建华,这位在铁路行业耕耘近20年的普通工作者,正是这万千铁路人中的一员。从最初的线路维修到如今的技术革新,他的职业生涯不仅见证了铁路…
123点燃青春梦想,共绘未来蓝图
安徽工业大学走进蒙城一中:点燃青春梦想,共绘未来蓝图2025年1月20日,安徽工业大学宣讲团走进安徽省重点中学——蒙城一中,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高校宣讲活动。本次活动旨在向蒙城一中的学子们全面展示安徽…
电气学子返家乡:发扬红色精神传承红色文化——赴南昌社会实践活动
电气学子返家乡之南昌社会实践记今年假期,作为电气学院的学子,我怀着激动的心情去往南昌,参加了一次意义非凡的社会实践活动。在这次活动中,我们依次探访了八一纪念馆、八一纪念碑和南昌美术馆,感受了历…
安徽工业大学走进蒙城一中:点燃青春梦想,共绘未来蓝图
安徽工业大学走进蒙城一中:点燃青春梦想,共绘未来蓝图2025年1月20日,安徽工业大学宣讲团走进安徽省重点中学——蒙城一中,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高校宣讲活动。本次活动旨在向蒙城一中的学子们全面展示安徽…
探寻宣城文化传承
探寻宣城文化传承一.实践背景在全球化浪潮席卷之下,地域文化面临同质化危机,诸多传统习俗、技艺与独特的人文景观渐趋式微。宣城,这座承载千年历史的皖南名城,拥有徽派建筑、文房四宝等璀璨瑰宝,却因时…
电气学子返家乡:触摸英雄城的红色脉搏
在刚刚过去的寒假,安徽工业大学电气学院的学子们踏上了一场意义非凡的返家乡社会实践之旅,目的地是英雄城南昌。这座承载着厚重革命历史的城市,是红色精神的重要发源地,同学们满怀着敬仰与热忱,奔赴这片…
【曲园学子寒假社会实践】旧梦寻根,新程启智
为了宣传学校的良好形象,进一步展开教育实践活动,激发高中生学习动力,推动大学与高中之间建立起长期联系,通过进班宣讲的方式,曲阜师范大学文学院“星火传递,启航未来”实践队于2025年1月20日在山东省北…
寒假社会实践一传承红色文化
电气学子返家乡: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精神——赴南昌社会实践活动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传承红色基因,发扬革命精神,2025年1月20日,安徽工业大学电气学院学生组成社会实践团队,前往南昌八一纪…
邂逅“汴京灯笼张”,点亮非遗之光
2025年1月18日,为切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加强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传承利用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更好地探索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我们一行人走进八朝古都开封,参观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汴京灯笼…
大学生返乡回高中校园宣讲:传递经验,激励未来
大学生返乡回高中校园宣讲:传递经验,激励未来2024年寒假期间,一群来自全国各地的大学生积极响应“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的号召,回到各自的高中母校,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宣讲活动。这些大学生不仅带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