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产业是关乎人民美好生活的重要民生产业,对巩固和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动乡村产业振兴、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目前,茶产业仍然存在着产业基础薄弱,科技力量薄弱,营销渠道不畅,融合发展滞后等问题。为了解日照市部分地区茶园茶农生计现状及影响因素,曲阜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星光不负守田人”社会实践队于2025年1月10日至11日前往日照市苏家村、秦家官庄村、陶家村等地开展为期两天的实地调研。
为了让“星光不负守田人”社会实践队的队员们更好地了解本次社会实践的核心目标,保障调研的有序推进,实现考察目的,队长韩珺浠于2024年12月29日组织召开了实践动员会。在会议上,队长从问卷使用、线路规划、撰稿投稿、队员分工四个方面展开讲述,让队员们进一步明确了自己的职责,熟悉了本次社会实践的流程及问卷的使用方法。同时,队长指出,在对茶农茶商进行访谈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礼貌用语。此外,还着重强调了安全问题,并让各位队员签署了安全承诺书。本次会议的召开,为后期社会实践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图为队长召开动员大会并部署后期实践工作。逄兰 供图
为了提高调研效率,细化调研内容,增加调研数据的全面性,2025年1月10日,实践队员们兵分两路,分别前往秦家官庄村和苏家村,对当地的茶园利用现状及茶农生计状况开展实地调研。队员们通过走访问卷的形式,从农户家庭基本情况、茶园利用现状、生计资本、生计风险、生计策略、意愿与新技术六个方面对茶农茶商进行访谈,初步了解了当地村民的茶园经营情况和茶产业发展状况。
图为实践队员向苏家村茶厂主了解茶产业现状。韩珺浠 供图
苏家村是日照“南茶北引”的第一批茶叶种植村,茶叶种植历史悠久,第一棵茶苗1975年落地,后来在产业政策扶持下,种植面积不断扩大,从最初的50亩发展到如今的1000多亩,成为日照市近海绿茶最大的种植园区。实践队员通过对苏家村不同的茶农茶厂主访谈得知,茶农们用于种植茶叶的地块大多离家较近,土壤类型主要是利于茶树生长发育的酸性土壤,土壤肥力状况良好。在10年前该村就已具备茶园的灌溉设施,采用喷灌的方式减少了劳动力的消耗,也让茶园的灌溉更加容易。此外,家家户户基本具有茶叶的生产性设备,比如茶叶修剪机、打药机、采茶机等,便于对鲜茶叶进行加工处理。队员们还了解到,自然灾害对茶叶的产量影响较大,尤其是冻害和旱灾,为防治这些灾害的影响,茶农们通常采用行间铺草、覆盖地膜、引水灌溉等方式以保证茶树的正常生长发育。
1月11日,实践队员们集体前往陶家村,队员们分为2-3个小组展开调研。陶家村的茶园规模相较于苏家村略小,也是日照“南茶北引”的首批种植村之一,有一定的种植传统和经验。近年来茶园经营状况较往年不够景气,村民们不再以种茶为主要收入,茶园的撂荒现象也比较多见。此外,当地的茶叶品牌知名度不高、营销推广乏力,销售渠道主要依赖于线下的传统销售模式,如当地的茶叶市场、批发商等,销售范围相对较窄。茶农多是60至70岁的老年人,因此不太懂平台的使用与网络技巧,也是造成销售渠道单一的原因之一。随着时代的发展,陶家村茶园也在不断引入新的技术和设备,提升茶叶生产的效率和质量,如采用了更先进的茶叶加工机械,提高了茶叶加工的标准化和规范化程度。
图为当地茶农介绍茶园生产现状及茶叶产量影响因素。韩珺浠 供图
茶产业关乎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盼,是绿色产业、富民产业。通过为期两天的实地考察与调研,实践队员对当地茶园的经营状况有了全面的认识。接下来,实践队将基于调研的数据进行报告整理和稿件撰写,旨在为茶园的发展提供科学的参考和建议,有助于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在充分了解茶农生计现状后,实践队员们将更加关注农村发展问题,提升服务社会的责任感,为茶产业的持续发展和茶农生活水平的改善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通讯员 张熙若)
图为社会实践队全体成员于校徽石前合照。韩珺浠 供图
http://www.dxsbao.com/shijian/722397.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