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韵千年,皖风传承
中国大学生网淮北2月6日电(通讯员吴振宇) 2025年2月6日,安徽工业大学社会实践团出于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以及其更好的传承,来到了安徽淮北的相山公园,开展“游相山,传皖韵”的文化传承活动,学习并进一步了解相山文化,体会相山文化的独特魅力,为安徽省的文化传承贡献一份力量。
相山公园坐落在淮北市相山南麓。相山山脉自徐州蜿蜒而来,主峰为皖北地区至高点,方园诸山之宗;有奇峰、云洞、林海、苍柏、古寺、汉碑。人文景点有乾隆皇帝题词“惠我南黎”、水牛墓、奏鸣台、饮马池和藏经洞等数十处。山顶云洞吞吐云树、顷刻万端;香炉峰形势惟峭;叠翠峰翠色诱人。显通寺(习称相山庙)建于晋朝。新建儿童乐园、相山天池集古今中外文化于一体,是人们游乐休息的好地方。
当天中午,社会实践团便来到了相山公园,期待着相山公园在新春佳节为游客们准备的文化盛宴,队员们伴着热烈的人群沿山路走向高大壮观的公园,这是走向相山公园的道路,这也是铺满星辉的传承之路。
图为相山公园大门图片 通讯员吴振宇供图
显通寺位于相山龙山、虎山两峰之峪。俗称相山庙,又称显济王庙。三面环山,周围林木葱笼,环境幽美。登寺山门奎楼眺望,市区尽收眼底。据清同治八年碑文载:西晋太康五年诏诸侯记界内山川,沛国人郭卿建庙,刻铭曰:“巍巍相山,盘郁穹崇,上应房心,与天灵冲,兴云播雨,稼穑以丰”。唐永徽元年重建。清乾隆二十四年安徽巡抚高晋奏请发帑重修祠宇。民国年间又重修。寺内至今犹存宋、元、明、清历代庙宇的碑刻22方,其中以乾隆皇帝的御书“惠我南黎”恭摹碑和高晋书“渗水涯”碑刻最引人注目。显通寺建筑规模宏伟,布局疏朗。四进大院,院内古柏、银杏参天。有房屋52间,其中山门奎楼3间,宝藏室3间,走廊14间,东西配房各7间,大殿5间,后殿3间,戏台1座,六角亭1座,新建碑廊1处。现存建筑结构为清代式样,除山门奎楼、大殿、六角亭的屋面为玻璃瓦,其它房屋均为青砖小瓦,两面坡式的建筑。
图为显通寺图片 通讯员吴振宇供图
图为显通寺图片 通讯员吴振宇供图
接下来,跟着实践团一起来到人民艺术家刘开渠的纪念馆。刘开渠纪念馆收藏陈列着大师大量的珍贵作品和信件,向人们展示着开渠先生作为杰出的艺术家、美术教育家的辉煌人生。纪念馆自1995年4月5日正式对外开放以来,幕名而来参观的海内外人士络绎不绝。1995年5月,安徽省委、省政府确定刘开渠纪念馆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图为刘开渠纪念馆图片 通讯员吴振宇供图
图为刘开渠纪念馆图片 通讯员吴振宇供图
紧接着,实践团去到了将军亭。1948年12月,淮海战役进入第二阶段后期,徐州杜聿明集团弃城西逃,被华东野战军包围在永城东北的青龙集、陈官庄一带。12月7日,粟裕、将军亭张震等解放军将领登上相山之巅,俯瞰青龙集、陈官庄战场,酝酿歼敌计划。指挥了淮海战役的最后一战——陈官庄战斗,老百姓将此山名曰将军岭。淮北市政府在这个山顶上建亭并竖碑以作纪念,取名将军亭。将军亭建于1998年11月,将军亭亭子呈五角形,亭高7.4米,占地面积215平方米,采用砼柱梁屋面、琉璃瓦屋面结构,亭子四周安装青石刻花栏板。“将军亭”三个大字为原中央军委副主席、国防部长迟浩田上将手书,亭前有大理石石碑一块,碑文铭刻:1948年,中国人民解放军数十万雄师,为民族新生,人民解放,与国民党反动派军队展开了殊死搏斗,华野代司令员、代政委粟裕和副参谋长张震登临相山,眺望陈官庄战场,审时度势,运筹帷幄,谋划歼敌大计,广大将士上下同心,赴汤蹈火、浴血奋战,取得了淮海战役的最后胜利。
新年庆新春,传承亦新生。此次的实践活动使同学们深刻了解文化传承的意义与价值,成为文化的传承者,在文化传承的未来中留下属于自己的那浓墨重彩的一笔,续写文化传承的辉煌篇章。
图为将军亭图片 通讯员吴振宇供图
http://www.dxsbao.com/shijian/722331.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