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2日至1月26日,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关爱城市的蒲公英” 社会实践团队,借助腾讯会议为外来务工子女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样的课程活动,旨在为孩子们拓宽知识面、激发探索兴趣,传递温暖关怀。
1 月 22 日,团队活动正式拉开帷幕。孩子们满怀期待,眼睛里闪烁着好奇的光芒,等待着知识之旅的开启。当天的第一堂课是 “初识通信系统”,由团队成员鲍桐担任讲师。鲍桐站在讲台上,面带微笑,眼神中透露出自信与热情。他从通信系统的起源讲起,仿佛带着孩子们穿越时空,回到了通信技术刚刚萌芽的年代。随着讲解的深入,鲍桐详细阐述了通信系统的发展历程、现状以及前景,从为什么要发展通信系统,到通信系统的原理,再到各代通信系统的基本特点,他都讲解得细致入微。孩子们听得津津有味,不时提问,课堂气氛十分活跃。这堂课不仅提升了孩子们对通信领域的热情,更在他们心中种下了探索科技的种子。
图为初识通信系统课程。张亚瑄 供图
刘铭羽带来的 “江苏风土人情” 课程同样精彩。刘铭羽精心准备了大量的文字、图片和视频资料,用生动的语言为孩子们讲述江苏的传统文化。当播放到苏州园林的视频时,精致的亭台楼阁、蜿蜒的回廊、清澈的湖水,一下子抓住了孩子们的心。刘铭羽详细介绍了园林的设计理念、建筑特色,让孩子们感受到了江苏园林独特的艺术魅力,教室里充满了欢声笑语。这堂课加深了孩子们对江苏文化的认知,培养了他们对美的追求,更提升了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图为江苏风土人情课程。张亚瑄 供图
1 月 23 日, 李琳的 “中国诗词文化” 课程则带领孩子们穿越千年,领略诗词之美。李琳从诗词的起源讲起,讲述了诗词如何从上古时期的日常生活孕育而出,历经《诗经》《楚辞》、乐府诗、魏晋南北朝至唐宋的黄金时期。在讲到唐宋诗词时,李琳详细介绍了李白、杜甫、苏轼等著名诗人的诗词风格和代表作品。重点探讨了唐宋时期诗词的辉煌成就,这一时期的繁荣景象得益于经济的昌盛、社会的安定、科举制度的促进以及文化的多元交融。为了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诗词的内涵,李琳还结合诗词创作的背景,讲述了一个个有趣的故事。最后,课程还着重指出了诗词在现代社会中的文化价值,呼吁大众更加珍视并传承这份宝贵的文化遗产并通过一篇《渔家傲·秋思》带大家回顾了这一节课,让小朋友们感受到了诗词的魅力和文化的传承。
图为中国诗词文化课程。张亚瑄 供图
李傲宇的 “冷空气科普” 课程则充满了科学性和实用性。课程伊始,李傲宇以 “什么是冷空气?” 这一问题拉近了与孩子们的距离。他通过生动形象的图片和动画,为孩子们揭示了寒潮与冷空气形成的奥秘和分类。接着,他又详细介绍了冷空气对日常生活和生产活动的影响,以及如何应对冷空气带来的危害。他教孩子们如何根据天气预报添加衣物,如何在寒潮天气中保护好自己的身体。这堂课让孩子们获得了宝贵的知识,增强了他们应对自然变化的能力。
图为冷空气科普课程。张亚瑄 供图
在接下来的几天里,团队成员们继续为孩子们带来了丰富多彩的课程。孙克强的 “火箭发射史”、邹薇的 “人文航天” 课程激发了孩子们对航天领域的热情;纪诗涵的 “阅读分享” 让孩子们在书香中感悟生活;袁卓的 “多彩的电” 让孩子们对电有了更深入的了解;黄丽伊的 “有趣的英语” 激发了孩子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周杰勋的 “土豆:从剧毒块茎到未来主粮”、梁楚涵的 “边缘小国的发展”、朱宇轩的 “神奇的魔方” 等课程也都各具特色,让孩子们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成长。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关爱城市的蒲公英” 社会实践团队的这一系列课程活动,不仅丰富了孩子们的寒假生活,更在他们心中种下了知识的种子、梦想的种子。团队成员们用自己的热情和知识,为孩子们打开了一扇扇通往新世界的大门,让他们在知识的海洋中畅游。相信在这些课程的启发下,孩子们会更加热爱学习、勇于探索,在未来的日子里茁壮成长,为实现自己的梦想努力奋斗。
通讯员 张亚瑄
http://www.dxsbao.com/shijian/722061.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