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更加深入了解中华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展,助力非遗传承。2025年1月13日,曲阜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执手非遗梦,烟火人间情”社会实践队成员前往山东省青岛市胶州市茂腔剧团,参观学习了胶州秧歌与茂腔剧团。
青岛胶州作为胶州秧歌的诞生地,是千百年历史的汇聚,是百姓劳动庆祝的结晶成果,通过欢快喜庆的音乐和大方动人的舞步,展现出劳动人民的生机活力与当下氛围的热闹。 胶州秧歌作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国数不尽的文化瑰宝中闪亮的明星,点点星光汇聚耀目,种种文化汇聚更显底蕴。
胶州秧歌起源于明末清初,距今已有三百多年历史。相传东小屯村马姓和赵姓两户人家逃荒关东,沿途乞讨卖唱,形成边舞边唱的形式,返乡后逐渐发展成为胶州秧歌。表演形式分为“角色行当”、“舞蹈队形”和“表现形式”。
实践队队员前往参观剧团时,近距离观赏了一曲秧歌好戏!其中最亮眼的当属舞蹈动作
动律特点可概括为“抻、韧、碾、拧、扭”五大特点。特色动作有“翠花扭三步”“撇扇”“小嫚正反三步扭”“棒花”“丑鼓八态”等,女性动作既有山东女性的大气爽朗,又不失妩媚,强调个性,“快发力、慢延”,男性动作则刚劲有力,粗犷豪放。搭配着曲牌丰富、调式独特又配有新颖打击乐的音乐,让观众的身体不自觉的跟着舞动。
随后本实践队队员又前往胶州市少年宫,参与2025年传统秧歌冬训。色彩鲜艳的表演服饰多采用大红色、粉红色等,上衣一般为短款,袖口和领口有蕾丝、花边等装饰,下装多为裙摆较大的长裙,服装上还有花朵、蝴蝶等传统图案,展现胶州地区民俗文化。道具主要有扇子、手绢等,舞者通过巧妙运用这些道具,做出各种优美的动作,如扇花飞舞、手绢翻转,增强了舞蹈的表现力和观赏性。看似简单的舞步,确实日日夜夜的努力,不断滴落的汗水,才成了观众面前热闹活力的演出。
在参观学习过程中,实践队队员们深刻感受到了胶州秧歌传承人们对这一民间艺术胶州秧歌在国内外都享有很高的声誉,通过参加各类文化交流活动,将这一民间艺术推向了世界舞台。在与其他地区和国家的文化交流中,胶州秧歌不仅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还吸收了其他文化的优秀元素,丰富了自身的内涵和形式。的热爱和执着。他们不仅注重对传统技艺的传承和保护,还积极探索创新发展的道路。如今,不仅是胶州秧歌,各种民族非遗都迫切需要得到传承与发展,而青年人是传承的接班人,是发展的主力军。
http://www.dxsbao.com/shijian/721975.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