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3日,山东科技大学“不负青山”实科学创新团队积极投入到肥城市的矿塌陷地治理调研工作当中。
上午,团队来到肥城市曹庄矿塌陷地开展调研工作。曹庄矿塌陷地的治理采用了多种模式,包括土地复垦、生态修复和产业治理等。目前,曹庄矿塌陷地治理已初见成效,部分区域完成复垦成为耕地。虽然是冬季,农田中却也有翠绿的小苗生长,土地复垦为当地农业发展进一步奠定了基础。在治理过程中,团队成员按照规划认真开展各项工作,仔细勘察塌陷地状况并记录数据,对矿塌陷地的治理有了更深的认知。曹庄矿塌陷地治理带来的经济效益也十分显著,据调研询问得知湖屯镇董二村通过土地流转,村集体每年增收6万余元,这一成果激励着团队成员更加积极地参与调研工作。
下午,团队前往肥城市查庄矿和白庄矿塌陷地继续治理工作。
在查庄矿塌陷地,南大留村受采煤影响,塌陷地范围广泛且积水严重。近年来,这里开展了光伏发电项目。该项目不仅充分利用现有的塌陷地形,在坑塘部分主要进行“渔光互补”建设,在水域中养殖小龙虾、甲鱼、黄鳝等水产,还在非坑塘部分则进行光伏发电设施的建设,形成了“板下养殖、板上发电”的创新发展模式。“不负青山”实践团队来到这里进行调研,深入了解光伏发电项目对塌陷地的治理作用、项目的运营模式以及带来的生态和经济效益等情况。
在白庄矿塌陷地治理方面,治理项目借助土地平整和基础设施建设,已将部分塌陷地复垦为高标准农田,村集体将这些农田流转给承包大户进行种植。此外,该地还发展了“藕虾混养”等特色产业,在增加村集体和村民收入方面成绩斐然。在治理过程中,当地高度重视生态保护,通过植树造林和水体治理,塌陷地的生态环境得到了极大改善。团队成员在此进行调研,收集塌陷地治理前后的生态环境数据等信息。
此次山东科技大学“不负青山”实践团队在肥城市的矿塌陷地治理工作,彰显了当代大学生积极参与社会环境治理、践行环保理念的担当,也为当地的可持续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http://www.dxsbao.com/shijian/721962.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