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img.dxsbao.com/202502/07/art_img_5bad4478_1738906916.jpg)
安徽工业大学艺术学子进博物馆:传承剪纸艺术,弘扬非遗文化
为推广非物质文化遗产,让传统手工艺走近大众,8月20日,安徽工业大学艺术学院非遗传承实践队“安徽工业大学文化传承小队”分队走进南京市博物馆,并在馆外广场开展剪纸文化公益宣传活动。通过展厅讲解、互动体验、街头展演等形式,向市民与游客展现南京剪纸的魅力,传递非遗文化的时代价值。
南京剪纸作为中国剪纸艺术的重要流派,以“细腻如丝、形神兼备”闻名,2009年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活动当天上午,实践队在博物馆非遗展厅布置了剪纸艺术专题展区,陈列《金陵胜景》《百福图》等经典作品,并设置互动体验台。同时,在博物馆广场搭建临时展位,摆放剪纸工具、文化手册及创意衍生品,吸引往来路人驻足了解。
图为实践队员观赏并学习剪纸文化发展史。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郑庚供图
下午,实践队员在博物馆报告厅举办剪纸文化讲座,结合多媒体演示,从六朝起源、明清鼎盛到现代创新,系统梳理南京剪纸的千年脉络。通过对比南北剪纸风格、解析《红楼梦》主题剪纸中的隐喻,观众们深刻感受到“一纸藏万象”的艺术境界。讲座结束后,队员带领游客移步体验区,现场演示“阴阳刻”“点彩晕染”等技法,并邀请观众参与创作。
图为实践队员向路人讲解发展史。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张小雷供图
与此同时,馆外展位活动如火如荼。实践队员向路人发放剪纸文化手册,并即兴表演“快剪”技艺——短短几分钟,红纸在指尖翻飞成栩栩如生的燕子、荷花。一位外国游客惊叹道:“这简直像魔法!”队员们还发起“剪纸传情”互动,邀请路人写下祝福语,将其融入定制剪纸作品中。许多市民带着孩子参与,在欢声笑语中体验非遗的亲和力。
图为实践队员为群众介绍剪纸文化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王子豪供图
此次活动突破传统宣讲模式,以“馆内深耕+街头播种”双线推进,让南京剪纸从展柜走向生活。实践队员通过学术性与趣味性结合的传播方式,既为博物馆观众提供了深度文化体验,又以鲜活互动拉近非遗与普通市民的距离。当剪纸不再是遥望的“遗产”,而是可触、可学、可分享的日常之美,文化自信的种子便悄然生根发芽。
图为生肖剪纸成品展示图
http://www.dxsbao.com/shijian/721945.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