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胡于亚)02025年1月22日至24日,由霍邱县青年志愿者协会组织的志愿团队走进霍邱县图书馆,开展了为期三天的“冬日书香,伴你温暖”图书整理专项服务活动。志愿者们以细致入微的工作态度和饱满的服务热情,为这座承载着千年文化底蕴的县级图书馆注入了冬日暖意,用实际行动践行了“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
霍邱县图书馆始建于1952年,馆藏图书逾20万册,是当地居民重要的精神文化阵地。每逢寒暑假,图书馆日均接待读者超过500人次,书籍借阅量激增,导致部分书架出现分类混乱、顺序错位等问题。为提升读者体验、优化阅读环境,志愿者团队主动对接图书馆管理方,制定了系统的图书整理方案。
图为志愿者清洁卫生。 胡于亚 供图
1月22日清晨,志愿者们迎着凛冽寒风准时集合。图书馆馆长张明远在动员会上介绍道:“我们的图书分类沿用《中图法》第五版,但部分老旧书籍标签磨损严重,需要人工核对信息后重新标注。”团队负责人随即进行分工。每位志愿者还配备了手套、书立和分类记录表,确保工作规范有序。
走进高约4米的深棕色木质书架长廊,志愿者们迅速投入工作。首日任务是对社科类图书进行全盘整理。历史哲学区的志愿者发现,由于读者翻阅频繁,《中国通史》《世界文明史》等系列丛书常被错放至不同楼层。采用“逐架清点法”,将分散的系列书籍重新归集,并用便签标注待修补的书脊标签。“每本书都有专属的‘身份证’,我们要像拼图一样让它们回归正确位置。”。
图为志愿者清点书籍。 胡于亚 供图
在自然科学区,面对专业性较强的医学、工程类书籍,志愿者陈涛创新采用“三步核验法”:先比对索书号前两位确定大类,再核对中间三位定位具体学科,最后根据末位序号调整上架顺序。这种严谨的方法使得《临床内科学》《机械设计手册》等常被误放的书籍准确归位。三天内,该区域累计调整错位图书1200余册,分类准确率提升至98%。
儿童绘本区的整理工作更具特殊性。志愿者周晓雯发现,许多低龄读者习惯将书籍平放在书架顶层,导致绘本封面朝下难以辨识。她带领小组将800余册绘本按“颜色识别法”重新排列:红色标签为启蒙认知类,绿色为自然科学类,蓝色为童话故事类。同时,她们用硬纸板制作了30个立体书架标识,用卡通图案引导小读者养成“从哪里拿,放回哪里”的好习惯。
图为志愿者分类书籍。 胡于亚 供图
活动期间恰逢强冷空气南下,图书馆内温度仅维持在10℃左右。志愿者们的手指被冻得通红,却始终保持着高效的工作节奏。23日下午,哲学区的志愿者在整理《西方哲学原著选读》时,发现内页夹着某位读者二十年前的借书卡。这张泛黄的卡片上工整地写着:“1985.3.12-4.2,霍邱钢铁厂技术科李明”。这份跨越时空的阅读记忆,让志愿者们更深刻体会到书籍传承的文化价值。
经过72小时的连续奋战,志愿团队交出了亮眼答卷:累计整理图书2.3万册,修补破损书标460个,调整错架图书1800余册,儿童专区图书流通效率提升40%。更令人欣喜的是,团队创新提出的“颜色+数字”双标识系统被图书馆采纳,将在全馆推广实施。
“志愿者们不仅带来了整洁的环境,更用专业精神为我们上了生动一课。”张明远馆长在总结会上表示,此次整理使图书定位准确率从87%提升至96%,预计每年可减少读者找书时间超1500小时。团队负责人则感慨:“每一本归位的书籍,都是文明火种的重新点亮。我们愿做书香传递的摆渡人。”
冬日暖阳透过图书馆的雕花木窗,洒在整齐排列的书脊上,志愿者们胸前的徽章折射出点点金光。这场跨越三天的书香守护行动,不仅让这座文化殿堂焕发新颜,更在数九寒天里谱写了一曲动人的文明赞歌。当最后一本《霍邱县志》稳稳回归历史地理专区,志愿者们知道,这个冬天,知识将以更温暖的姿态拥抱每一位求知者。
http://www.dxsbao.com/shijian/721873.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