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春节承载着中华民族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记忆。它不仅是中华民族团圆与希望的象征,更是推动传统文化创新性发展与创造性转化的重要载体。2024年12月4日,在巴拉圭亚松森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19届常会上,中国申报的“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被正式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因此,我作为曲阜师范大学儒德致学实践队队员开展以“文化铸魂润岁华,非遗焕彩映新春”为主题的课题研究,以春节申遗为切入点,采用“线上+线下”的方式,探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两创”视域下文化自信自强的研究路径。为以春节为代表的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贡献青春力量。
访谈群众知实情。在实践过程中,我通过走访社区、参加文化活动等方式,深入了解了人们对春节的认知和需求。我发现,许多人希望在保持春节传统特色的同时,能够融入更多现代元素,即通过守正创新,使春节更加丰富多彩、富有创意。例如,一些地方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相结合,推出了电子烟花、虚拟现实拜年等新形式,让人们在享受科技带来便利的同时,也能感受到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但是,也普遍存在着不同人群的人对于春节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的认识有很大差异的问题。总体上,高中生或高校学生,教师等知识分子群体对于春节成功申遗,以及关于传统文化创造性转换和创新性发展的认识比较全面,并且能够对春节与时俱进的发展提出较为可行的意见。而其他人群大部分都不知道这方面的内容。这表现出人民群众对于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认识不足,对传统文化不重视的问题。这更反映出了现在对于传统文化的宣传力度不足,传统文化无法深入群众内心的问题。要解决这一现实问题,就需要对人民群众加强宣传教育工作。此外,我发现,当了解到春节申遗成功时,人们的喜悦油然而生,并且都表示自然而然地感受到了一种自豪之情。调查问卷显示,人们普遍认为,春节申遗成功有增强民族自豪感和凝聚力,促进文化多样性,推动文化产业发展,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等种种作用。
在调研的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并不是要摒弃传统,而是在尊重和继承传统的基础上,结合时代特点,赋予传统文化新的生命力和时代价值。既要弘扬绵延千年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又要与时俱进,适应现代社会生活,使之在年轻一代中焕发新的活力。
此外,我更深刻的认识到了我们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是春节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主力军,应该肩负起时代赋予的使命,为春节的传承与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我们要充分发挥活跃的思维和创新的精神,敢于尝试新事物,勇于突破传统束缚。也要利用网络自媒体进行文化传播,通过自己的积极行动,将春节的文化内涵和价值观念传递给更多的人。
春节的创造性转换和创新性发展是一个长期而系统的工程,需要我们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不仅要利用好春节成功申遗的契机,坚持守正创新的指导方针,切实解决好在发展过程中暴露的问题,更需要青年人勇担责任,积极发挥作用。岁月因青春慨然以赴而更加静好,世间因少年挺身向前而更加瑰丽!(通讯员 牟璟瑶)
http://www.dxsbao.com/shijian/721804.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