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挖掘非遗文化内涵,助力传统工艺振兴,2月6日,曲阜师范大学“承脉古韵,传艺新光”实践队走进即墨花边传承人迟师傅的花边店,开展“指尖上的千年传承”主题调研活动。通过体验技艺、对话传承人,队员们近距离感受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即墨花边”的精妙工艺与文化魅力。
一针一线绣乾坤:解码鲁绣瑰宝
实践队员跟随迟师傅的生动讲解,仿佛见证了即墨花边跨越四百年的历史长卷。从明代“单丝罗”到清末欧洲抽纱技艺的融合,从“小扣锁”绣法到获得“全国工艺美术百花奖”金奖的即墨花边代表作,百余件作品生动展现了这一鲁绣分支“抽、绣、编、锁”相结合的独特技艺。
指尖非遗初体验:绣架前的文化觉醒
实践活动中,迟师傅现场演示了“即墨花边”的编织绝活。在她的指导下,队员们尝试了“锁针”“编结”等基础针法。看着简单的平针,实际要做到间距均匀、松紧适度非常困难。绣架前,年轻学子们屏息凝神地穿针引线,原本零散的丝线逐渐勾勒出莲花纹样的雏形。这种沉浸式体验让队员们深刻体会到“一根线要经过60多道工序”背后的匠心坚守。
守正创新话传承:老手艺的新生机
在与迟师傅的交谈中,实践队了解到传统工艺的现代化突围之路。企业通过建立“设计数据库”将传统纹样数字化,开发婚庆文创、国潮服饰等新产品,让古老技艺走进现代生活。实践队员们也看到了古老非遗的更多可能。
即墨花边作为中国抽纱工艺的活化石,正以开放包容的姿态连接过去与未来。当年轻学子与千年技艺相遇,这场跨越时空的对话,既为非遗保护注入青春力量,也让文化传承的薪火愈燃愈旺。
http://www.dxsbao.com/shijian/721681.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