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响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意见》,提出提升垃圾分类管理水平,推进地级及以上城市居民小区垃圾分类全覆盖的政策,以及切实落实基层社区垃圾分类情况,在2025年1月24日下午,曲阜师范大学法学院“绿韵分类先锋”实践队成员踏入云南省昆明市呈贡区滇池花田国际度假小区,通过对垃圾桶的设置点是否有进行明确分类,以及垃圾最后去向进行追踪调查,明确民生中的环保意识是否够强,环保问题是否存在漏洞。
截至2024年5月,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居民小区垃圾分类覆盖率达到了92.6%,46个重点城市已率先建立比较完备的垃圾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系统。在映入眼帘的社区的各个角落,每一栋楼下都有着垃圾桶的设置。粗略可以看到不同颜色的垃圾桶,但在上前仔细查看后,分类的效果却大打折扣。它们分别用于收集可回收物、不可回收垃圾和厨余垃圾。在小区栋与栋之间这些垃圾桶的设置,确实提高了居民对垃圾处理的效率,但分类效果可以说是微乎其微。
在大致查看小区的垃圾桶分类基本情况之后,实践队成员探访了小区物业管理人员,并对此提问该小区对垃圾分类处理的相关公约规定。管理人员杨女士称:“对于垃圾的细致入微的分类确实并没有做到,现在基本就是三种垃圾分类,因为曾实行过的细致垃圾分类效果并不显著,居民并不会因小区规定而仔细垃圾分类,多数就是一个垃圾袋就解决的事儿,对于更加细微的垃圾箱所收物业费也会遭受有些居民的不满,为了避免正面与业主的冲突,与开支的节省,因此搁置了。” 在沟通过程中,管理人员向我们展示了之前在与多数居民物业群呼吁,甚至当面沟通,但多数只是口头答应,现实中的问题难以解决。由此看出居民分类意识薄弱,垃圾分类这条道路道阻且长。对于垃圾物业人员如何处理以及最后去向的追问,调查队成员也向杨女士提出了疑问。得到的回答是:工作人员首先会对垃圾分类进行第一道处理,把上述提到的三种最基本的分类做到,筛选出社区最后的垃圾都会统一由工作人员分袋运输到小区外固定垃圾箱,并由专门的车按时运输到垃圾焚烧厂进行统一焚烧。
在调查组成员提出向去垃圾箱附近探查情况时,热心的杨女士主动带路带领调查队成员去到了小区外垃圾箱,并上前指明了垃圾处理大致情况,不同的大垃圾箱装载着不同的垃圾,以此区分是否可被焚烧。但垃圾箱附近情况不容乐观,许多垃圾撂倒在地,地上也有些许油污,只能等特定人员来到时顺便处理。甚至垃圾箱外观早已变得肮脏,但并未有人对此提出处理。从垃圾箱里垃圾情况的燃烧种类来说,许多垃圾并未得到回收利用,就被送入了火箱,其价值大大没有被利用就直接被葬送。不仅是居民,甚至连特定的垃圾回收管理人员也只是为了图方便,直接将只经过一次分类的垃圾放在一起燃烧。
在调查的最后阶段,“绿韵分类先锋”实践队成员通过实地考察和与物业管理人员的交流,针对实际执行过程中,垃圾分类的效果并不理想,居民的分类意识较为薄弱,提出了几点建议:首先,想办法加强对居民的垃圾分类教育,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对此先锋队队员也会进行讨论建言献策;其次,物业管理部门应加强对垃圾分类的监督和管理,不嫌麻烦,切实落实,确保垃圾分类工作的有效执行;最后,政府和相关部门应提供更多的支持和资源,帮助社区建立更加完善的垃圾分类和处理系统。
http://www.dxsbao.com/shijian/721473.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