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晚上的非遗——绣韵入姑苏,知行科践续传承
2025年1月15日至17日,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经济学院的“姑苏绣里”社会实践队怀揣着对传统文化的敬意与热忱,前往苏州探寻苏绣这一古老非遗技艺的传承之路。
苏州作为苏绣的发源地,其绣品以针法细腻、色彩清雅、图案秀丽闻名于世,被誉为“东方艺术明珠”。实践队抵达苏州后,首站拜访了苏绣传承人们,不仅与传承人和苏州高新区非遗办公室负责人展开了直击心灵的访谈交流,也在苏绣工作室(品玮刺绣)目睹了苏绣的制作过程。绣娘们手持绣针,轻盈地穿梭于丝线之间,一针一线都蕴含着匠心独运。绣娘们热情地与队员们交流,分享苏绣的针法技巧和创作心得。她们讲述了苏绣在现代社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以及传承者们为保护和发扬这一非遗技艺所做的努力。
1月16日,队员们来到了久负盛名的中国刺绣艺术馆。踏入博物馆,仿佛穿越时空,踏入了一个充满古典韵味的艺术殿堂。古朴的建筑、幽静的庭院,处处弥漫着苏绣文化的气息。队员们在工作人员的引导下,参观了苏绣的历史展览馆。馆内陈列着历代苏绣精品,从古老的宫廷绣品到近代的创新之作,每一件作品都承载着苏绣技艺的传承与变迁。队员们驻足观赏,仔细聆听讲解,对苏绣的发展历程有了更为深入的了解。
队员们得知,苏绣在传承千年技艺的同时,也在随时代而发展向前。如今,记忆金属与纳米技术的引入,让苏绣不再仅仅是静态的艺术品,更化作可触摸、可舞动的生活品。当记忆金属融入苏绣,轻轻触摸,玉兰花瓣悄然绽放,蝴蝶翩翩飞舞;而纳米光绣技术的出现,更是实现了苏绣艺术的高精度复刻,解决了非遗工艺难以量产的难题。这种创新不仅让苏绣在现代生活中焕发出新的活力,更让传统技艺与现代科技完美融合,展现出传统艺术在新时代的独特魅力与无限可能。
“传承千年技艺,续写文化华章。”苏绣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承载着无数先辈的智慧与心血。我们将以此次实践为契机,深入研究苏绣文化,探索传承之道,为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愿苏绣这门古老的艺术,在新时代的浪潮中,如同一叶扁舟,承载着文化的记忆,驶向更远的未来。
http://www.dxsbao.com/shijian/721369.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