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积极保护传承方言文化,加强方言与普通话的交流融合,2024年1月13日至1月20日,广西师范大学“边疆行知实践队”积极响应时代号召,赴广西壮族自治区崇左市凭祥市、宁明县、龙州县三地进行社会实践调研,获得大量一手资料。
边疆行知实践队由2名专业指导老师和7名来自不同学院、不同年级的学生组成,成员们专业背景各异,优势互补,具备强烈的团队协作精神和扎实的实践能力。团队名称“边疆行知”寓意深刻,实践团队深入边境,挖掘当地的方言文化,探寻边境方言保护与发展的新机遇。实践团队希望通过此次活动,挖掘少数民族边境地区方言保护与发展的新动态,探讨有效的方言发展与传承保护策略。
本次社会实践调研项目主要通过文献分析、问卷调查等方式进行调研,着重关注家乡推广普通话政策背景下方言的保护与传承。活动前期,团队成员系统查阅大量书籍和网络资源,精心设计调查问卷,确保科学性、先进性和独特性。采用线上和线下两种调研形式,调查广西壮族自治区凭祥市、宁明县、龙州县三地方言的地域特色。线上,团队成员们分工明确,分析调查问卷第一手资料,明确线下调研的重点。线下,团队成员们深入村中进行实地走访,详细了解村民们在日常生活中普通话与方言的使用情况,获得大量口述材料。
图为实践队员采访凭祥市居民
通过对三个县的入户访问和调查,实践团队成员发现,在推普背景下,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日常交流已鲜少使用方言,普通话成为主选,方言逐渐淡出交际圈,甚至在与老年一辈长辈交流时使用的也是普通话,方言得不到重视,使用的越来越少。“如果有一天我们的后代完全不会讲甚至忘记我们的方言,这才是真正失去了地方文化的根本。”宁明县的一位居民这样说到。由此可见,方言不仅仅是我们文化的根,更是人们情感交流的纽带。面对方言保护这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工作,政府、社会和个人都应承担起自己的责任,共同探寻方言传承之路,将方言文化进一步传承下去,共筑方言文化复兴梦。
图为实践队员采访宁明县居民
“路漫漫其修远兮”,少数民族边境地区方言文化的的发展任重而道远。广西师范大学的“边疆行知实践队”也将继续关注广西边境三县市的方言使用情况,呼吁广大青年学子参与到方言文化的保护上来,用实际行动践行青春使命,奋力书写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的青春篇章。
李浛宁/文 陈思思/摄
http://www.dxsbao.com/shijian/721249.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