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阜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执手非遗梦,烟火人间情”社会实践队于2025年1月16日来到青岛市茂腔剧团进行非遗文化胶州秧歌的学习。此次活动旨在进一步传承和保护国家级非遗项目胶州秧歌,感受其表演技艺,助力乡村文化振兴。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承载着民族的记忆与智慧。在新时代浪潮中,传承传统文化是青年人不可推卸的责任,关乎民族的未来与发展。在山东广为流传的胶州秧歌,就是传统非遗文化中的一份瑰宝。现如今,山东胶州秧歌的知名度越来越高,许多外国人来到山东胶州、海阳等地来学习胶州秧歌,有几种重要形式甚至已被编入艺术学院的教材之中。经过艺术家们的提炼和升华,胶州秧歌的发展日渐兴盛。
2025年1月16日,曲阜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执手非遗梦,烟火人间情”社会实践队早早来到青岛市茂腔剧团观看演员们排练节目,艺术家们向实践队展示了灵动轻盈的舞蹈和美妙的歌喉。在观看完两场节目排练后,实践队便跟随剧团的老师学习胶州秧歌的代表性动作,撇扇和三步。过程中,老师非常有耐心的教实践队员这些动作的技巧和要领,并给实践队员们纠正错误姿势。如在撇扇的开始要把扇子立住;在收扇的时候要先动胳膊再动手腕;三步中“捻”的细节等等。
在学习完胶州秧歌的基本动作后,另一位艺术家老师来到剧团为实践队讲解茂腔的经典动作,与不同人物在不同情境下而表现出的不同动作情态。老师告诉实践队员们,角色的眼神是非常重要的,手指到哪里,眼神要跟到哪里,并带实践队练习了“成双成对”这一动作。老师讲解道,在做这一动作时,眼神要跟着手移动,并且手笔画的长短距离都是一定的,不能过宽,也不能过窄。
学习过后,两位老师又与实践队去了会议室进行采访。在采访中,针对实践队提出的几个问题,老师们都一一做出了回答。对于茂腔的起源,老师告诉实践队,茂腔是讲的是民间老百姓的日常事宜,贴近生活,因此深受百姓喜爱。一开始,百姓把这种唱腔命名为冒腔,后来逐渐发展为“茂腔”,寓意“枝繁叶茂”、“发展茂盛”。此后随着时代不断发展,茂腔的唱法与表演形式也在不断变化,逐渐演变为了今天的样子。对于茂腔以后的传承问题,老师说,对茂腔的爱好和基本功不仅要传承,还要传承好,最好是从娃娃抓起。近几年来剧团经常去学校进行演出,许多小学也设立了茂腔的社团。茂腔的基本功是非常辛苦的,如压腿等等,都需要数十年如一日的练习与保持,必须基本功扎实才有以后的发展。近几年国家也对如茂腔一般的这些非遗传承进行极大鼓励,出调了种种政策,也发放了许多补贴。除此之外,茂腔本身的发展也前景极好,在今年入选了六种戏曲节目给习总书记进行演出,其中茂腔就是一种。茂腔的艺术家们也在辛苦排练,演出宣传,以致力于茂腔艺术的发展。
采访完毕后,实践队回到排练厅观看了一场震撼人心的戏曲演出。由此,实践队一天的学习任务也到此结束了。
通过一系列活动,实践队更加了解胶州秧歌非遗文化,感受传统文化的力量。传承非遗文化是一种责任,艺术家和实践队将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开展更多演出与宣传活动,让胶州秧歌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http://www.dxsbao.com/shijian/721157.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