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貌新颜,乡村旧舍换新房
在大一寒假的社会实践中,我有幸深入了解中国乡村巨大的发展变化,不由感慨中国共产党的伟大,正是在党的领导下,实现了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正式在党的领导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努力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在时光的长河中,中国乡村这片古老而又充满生机的土地,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传统农耕社会的宁静,到现代化浪潮下的激荡,乡村的面貌在短短几十年间焕然一新。作为一名大一学生,我有幸见证并亲身体验了这一历史性的转变,心中不禁涌起万千感慨。
在生活水平上,虽然现在没有具体的照片去展示给大家,但是我记得小时候,家里经济条件差,一年到头吃不上几顿肉,穿的也是亲戚邻居给的旧衣服。在“食”的方面,过去居民们常常为填饱肚子而发愁,食物种类单一,营养不良现象普遍存在。而现在,居民们虽然称不上“富翁”,但基本需求可以满足,从先前求吃饱到现在追求营养均衡。
图 1为居民筹备年货。中国青年网通讯员·李梅雪·供图。
最明显的莫过于基础设施的改善。曾经泥泞不堪的乡间小路,如今变成了宽阔平坦的水泥路,不仅方便了居民的出行,也促进了乡村经济的发展。社区的学校也焕然一新,崭新的教学楼、现代化的教学设备,为孩子们提供了更好的学习环境。医疗条件也得到了显著提升,村卫生室变成了标准化的卫生院,居民们不再为看病难而发愁。
住房条件的改善更是让人眼前一亮。过去,居民们大多住着破旧的土坯房或木屋,一到雨天就漏水,冬天则寒风刺骨。而现在,一栋栋小洋楼拔地而起,屋内装修精美,设施齐全。许多家庭还购置了空调、冰箱、洗衣机等家电,生活质量大大提高。
图 2为居民使用过滤过的水。中国青年网通讯员·李梅雪·供图。
通讯网络的普及也为乡村带来了新的活力。过去,居民们与外界的联系主要依靠书信和电话,信息的传递十分缓慢。而现在,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居民们可以通过手机、电脑随时了解外面的世界,获取各种信息。这不仅拓宽了居民们的视野,也为他们提供了更多的发展机会。许多居民利用电商平台,将家乡的特产销往全国各地,增加了收入。快递行业的普及,让居民们以相对廉价的价格接触到了新鲜事物,同时也增加了就业率。
图 3为中国邮政便民服务。中国青年网通讯员·李梅雪·供图。
在精神文化生活上,随着教育的普及,人们素质不断提高,以前因为一点鸡毛蒜皮的小事而争吵的现象也少之又少,过去经常以“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如今也可以通过“矛调中心“,去公平公正地解决问题。过去,居民们的娱乐方式单一,晚上只能在家看电视或聊天。而现在,社区建立了文化活动中心、图书室、健身广场等场所,居民们可以在闲暇时间参加各种文化活动,丰富自己的精神生活。每到节假日,社区都会组织文艺演出,居民们自编自演节目,展示自己的才艺。此外,社区还开展了各种体育比赛,如篮球赛、乒乓球赛等,居民们积极参与,增强了身体素质,增进了邻里之间的感情。
图 4为社区矛调中心。中国青年网通讯员·李梅雪·供图。
面对乡村的变化,我们需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和理性的思考。在推进乡村现代化的过程中,我们不能只注重经济的发展而忽视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文化传承的重要性。我们要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加强乡村生态环境保护,推动乡村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同时,我们要注重挖掘和传承乡村文化,保护乡村的历史风貌和人文精神,让乡村在现代化的进程中保持独特的魅力。
作为一名大一学生,我对乡村的变化充满了期待和信心。我相信,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在广大村民们的共同努力下,乡村一定能够实现全面振兴,成为美丽、富裕、和谐的新农村。我也将尽自己的一份力量,为乡村的发展贡献自己的智慧和汗水,让乡村的明天更加美好。
通讯员:李梅雪
http://www.dxsbao.com/shijian/719675.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