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地青春痘“,矿坑森林公园”光“”羽“修复
团队成员:刘佳璇、朱妤、吴悠、郭绍君、李潇栋
实践背景
早期对于矿产资源的开发导致现有大量遗留矿坑废弃地。废弃地矿坑造成的地质灾害和环境污染已严重影响了周边居民的生产和生活。因此矿山废弃地的治理已成为我国重点生态任务。龙山森林公园遗留下的废弃工厂和矿区占用大量土地资源,土壤重金属含量过高,水土流失严重,很难进行资源开发和利用,加上高昂的修复成本,该地区矿坑的修复严重缺乏动力。值得注意的是,矿坑修复成效缺乏系统性的长期监测与评估,缺乏潜在生态问题预警,严重影响修复的可持续性和整体效果。
实践内容
团队对仪征龙山省级森林公园进行了实地走访调研,在当地技术人员的陪同下,通过现场调查、路线勘探、访问调查以及取样研究,采用点、线、面以及查阅与访问等各种方式,结合GIS数据、图文资料以及林业调查相关数据,完成了对龙山森林公园的实地调查报告,内容包括扬州龙山省级森林公园的自然条件、地理区位、森林特征、植物资源、动物资源、地质、水文、人文等研究区基本概况。景观资源,社会经济、客源市场、相关规划等社会概况,土地利用现状以及道路、通信、给排水、旅游接待等基础设施现状。并参与编撰了《仪征市青山镇龙山森林公园总体规划(2020-2029)》。
实践感悟
在实地考察过龙山森林公园废弃矿坑后,团队成员发现了三个阻碍着龙山森林公园矿坑废弃地的生态修复的问题:
(1)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忽视:现有矿坑废弃地修复策略侧重于土地复垦和植被恢复,往往忽略区域生物多样性的维持与提升,未能充分考虑栖息地改造和物种引入。
(2)空间利用和经济回报率低:修复后的矿坑废弃地空间利用效率低,未能结合创新的经济活动,导致大量土地资源闲置,经济回报不足,无法平衡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
(3)缺乏长期监测与评估:修复后缺少长期的生态监测,无法验证修复的持续性和可靠性,导致潜在问题无法及时发现,影响修复效果的长期稳定性。
团队成员针对以上问题,分别提出解决方案:
(1)将深矿坑废弃地改造为“鸟类栖息地”,提升生物多样性。
通过优化栖息地结构,增加物种引入,设计多样化的植被群落和水体环境,打造适宜鸟类的生态环境,吸引并保护本地和迁徙的野生鸟类,增强生物多样性。
(2)将浅矿坑废弃地改造为“光伏花园”,创新空间利用与经济开发。
在坑顶搭建光伏板,提供可再生能源。宕口岩壁进行垂直绿化,结合灯带展示,将深矿坑改造为结合生态旅游、光伏发电为一体的特殊矿坑景观,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和经济回报。
(3)构建生态监测网络,建立长期监测机制。
长期跟踪水土保持、生物多样性和土壤健康等关键指标,通过数据反馈优化修复措施,确保修复效果的持续性和区域生态系统的长期稳定。通过监测平台获得的数据我们利用CA-Markov 模型对修复效果进行最终的评估。
团队成员将解决方案与园方交流后得到了园方的高度认可,进一步的修复工作还在协商中。
http://www.dxsbao.com/shijian/718657.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