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做,你不做,大家都不想做,那这件事情就没有人去做了,村里面要怎么发展呢?”面对我们的采访,杨家强言辞恳切地说到,“我在外面打拼二十几年,该赚到的养老钱我都赚到了,该学会的技术我也都掌握了,后面的时间我想用我在外面的所见所学为村里带来新的发展。”带着在外打拼了二十几年的经验,杨家强义无反顾的回到潭溪镇大陂流村当起了村里面的农技人员。每天早起就开始巡棚,晚上读书钻研育苗技术,靠着自己的不断学习与探索,杨家强成为了村里集体大棚的农业技术人员。
走在319国道上,大陂流村的村民大多就分散在道路两旁。这个季节大多数村民家前的空地上都晒着刚摘的玉米,一片金黄中远远望去在家门前摆放着数十盆月季的便是杨家强的家了。这一片绿给炎热的夏天带来了一丝别样的清凉。
图为杨家强家门前栽种月季盆栽
杨家强家中没有过多的陈设,更多桌上可以看到打开的农业书籍,他告诉我们最近村里忙,他开着三轮车每天要去帮人将玉米从山上拖下来。晚上没事就翻翻书,权当作放松休息。从他的只言片语中我们发现这个被誉为村里育苗的农业人才的杨叔叔好像并不如我们想象中的那么简单。
天命之年返乡后的“再就业”
2016年已经五十多岁的杨家强放弃了县城的两家门面,和县城的房子,决定回到村子。据描述当初杨家强在外面做了很多不同的工作,涉及到农业、化工、机械焊接等多个领域。他在外闯荡的二十几年可以说赚到了十分丰厚的收入,甚至在县城还有两家店面和一套住宅,这些全部都是他曾经自己赚钱买下的。但后面随着年纪大了,子女也都各自成家立业,杨家强思虑再三还是放弃了外面所有的优渥条件回到大陂流村。杨家强说本来回村里也是攒够了自己养老的钱,回来只自己育点苗能够生活的更加轻松一些。杨家强回忆到:“刚回到村里的那年县农业局牵头在大陂流村开展了草莓苗的繁育计划,但因为培育经验不足第一年没有产生太多的利润。但我自己两个大棚里面的辣椒苗销售却非常顺利。”后面村支书便来邀请杨家强来当村里育苗的技术指导。从此杨家强便开始每天早起巡棚的日子。
图为路边村集体大棚
作为技术人才被村里聘请的杨家强工资和其他在大棚里工作的村民并没有什么不同,每年说好的技术指导费用也因为一些原因并没有得到很好的落实。杨家强表示去年自己爱人就多次和他说起现在家里入不敷出的状况。有时候还会因为报账原因要自己垫付农药和苗的费用。但好在家里的人也一直都支持着他的工作。“我们都是大陂流养育出来的人,不能忘了本。”言辞之中我们能看到杨家强对于村里山水土地的独有情怀。在大棚里培育苗种的日子里杨家强每天都会起一个大早去漫山遍野的巡棚,因为湘西都是山地居多,这些村集体的大棚也都散布在山地的各个角落。“每天转一圈就当锻炼身体了。”现在已经六十多岁的杨家强还是依然十分的健朗,他说这离不开他平时的“锻炼”。
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
“农业难嘞,别看门槛低,想要赚钱不仅要看气候,还要了解市场行情,不然一整年都是白干。”对于坐落在湘西大山深处的大陂流村,发展农业都变得比其他地方困难很多。
当我们问到这几年在育苗过程中的挫折,杨家强也是细数起了这些年的不易。最开始种植的草莓苗在他的改进下品质好不容易有所提升,但是那年的一场大雪将几乎所有的大棚都给压垮了。“18年吧,那个时候又下雪又下冰雹,那年的草莓几乎都压在了那些雪下,又是一年没有收入。”一场冰灾将村民们一年的劳动都埋在了雪里。
大陂流村虽然位于国道上,但因为地处湘西大山深处,交通物流其实都不算便利,很多商家都不愿意将购买的农业物资送到村里。每当需要进行物资采购时杨家强便会起个大早,骑着陪伴他十几年的三轮车去县城购买物资自己运回村里。然而大棚都坐落在山地梯田上,这些农业物资更是需要农民自己一袋一袋扛到大棚里。面对起伏的山地,当地人靠自己的勤劳开垦出梯田,但如此复杂的地貌几乎没有农机可以进入大棚作业,因此大棚里面所有的工作都需要村民人力完成。“像我六十几岁已经是村里现在很年轻的了。”杨家强对我们说到,“现在村里基本上没有什么年轻人,全是身体好的老人在做事。大棚里的人基本上都有六十岁了,年轻人都不愿意做这个。”
图为山坡梯田上大棚
近年来也同时培育过柑橘和一些瓜果,但随着市场行情的改变,很多都逐渐停止了。现有的柑橘园大多都是村里面进行一些柑橘销售。还有些在高处的柑橘园甚至开始荒废。“很心痛,都是我们自己一颗一颗嫁接过来的啊,但现在没什么人愿意买柑橘苗了,我们卖不掉。山上水又很难上去,没办法很多就荒掉了。”说起山坡上的柑橘园,杨家强流露出深深的惋惜。虽然大陂流临近河流,但因为土地大多都分布在山上,所以灌溉全部都是用塑料管引的自来水。水管在风吹日晒之下不断老化,出现问题也都是不断的修修补补。而且因为大棚很多又比较分散,在农忙时节水源的短缺也成为了一大问题。有时候一整天都在各个大棚之间来回奔波。
野蔷薇上开出的月季
杨家强告诉我们在他家门前种的月季都是他在培育的新品种,从22年开始从山上挖了2000棵野蔷薇来种植用以嫁接高杆月季,那一批的成活率达到了90%左右,在次年也是吸引了很多人前来购买。“杆径达到6cm以上,树冠较大的甚至一株能卖到400元以上,平均下来每一株能买到260元的价格。这无疑是一比十分可观的收入。”也是从22年起,杨家强发现了花卉产业的经济效益,开始研究月季的扦插和嫁接。在家里的花盆里很多都是杨家强扦插存活的新品种,有多头蔷薇、蓝色月季、粉荔枝等多个品种。而这些成功的品种也将会用于后续的高杆嫁接之中。
图为古桩月季花圃
但除了嫁接上的月季枝条,下面用的古木也藏着不一样的故事。杨家强说由于现在规模较小,没有办法批量的进行售卖更多是小规模的出售,所以在不断出售这些植株后他都要上山去挖野蔷薇用来做新的嫁接砧木。“一上去就是一整天,从清早上山,我一天也只能挖到6-7株蔷薇,挖下来之后还要及时进行栽种,保证存活率。”杨家强表示希望技术成熟以后能够不断扩大规模,能够批量将这些高杆月季作为绿化植物用以城市的绿化建设。这样才能为村里的产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特色产业引领,绘就美丽乡村新画卷
图为团队成员采访杨家强
杨家强首先聚焦于大陂流村丰富的山水资源,提出了打造特色乡村旅游的构想。他深知,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人们渴望回归自然,寻找心灵的栖息地。于是,他巧妙地将水果采摘园、鲜花种植园、油菜花田等生态农业景观与水上渡船、竹筏漂流等水上娱乐项目相结合,打造出一个集观光、休闲、体验于一体的乡村旅游综合体。游客们在这里不仅可以品尝到新鲜美味的水果,欣赏到绚烂多彩的花海,还能在碧波荡漾的水面上感受大自然的宁静与和谐,享受一次难忘的乡村之旅。为了实现这一构想,杨家强积极引进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技术手段,推动农业与旅游业的深度融合。他鼓励村民们发展特色种植和养殖业,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和竞争力;同时,他还邀请专业团队对乡村旅游项目进行规划和设计,确保每一个细节都能体现出大陂流村的独特魅力和文化内涵。在杨家强的不懈努力下,大陂流村的乡村旅游产业逐渐崭露头角,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观光游玩。这不仅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快速发展,也为村民们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收入来源。更重要的是,随着年轻人的回归和外来游客的涌入,大陂流村的社会氛围变得更加活跃和开放,村民们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得到了显著提升。“我们要让大陂流村成为一个让人来了就不想走的地方。”杨家强满怀信心地说。他相信,在特色产业的引领下,大陂流村一定能够走出一条符合自身实际的乡村振兴之路,绽放出更加璀璨的光芒。
在杨家强深邃而充满远见的目光中,大陂流村正逐步揭开其华丽蜕变的新篇章。他深谙,乡村振兴的核心在于产业的兴旺与繁荣,这是吸引人才回流、激发乡村内生动力的关键所在。因此,他立足于大陂流村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文化底蕴,精心绘制了一幅特色产业引领、美丽乡村绽放的宏伟蓝图。
http://www.dxsbao.com/shijian/716174.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