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重人科学子三下乡:乐道拾遗,匠魂筑陶——聆听石鸡坨古陶诉说的故事

来源:重庆人文科技学院创新创业学院 作者:人科学子在行动

7月15日下午,为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与发展,重庆人文科技学院“灵启濯水,寻脉黔行”志愿实践团前往重庆市黔江区濯水镇三门社区拜访石鸡坨土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刘沛良,感受石鸡坨文化魅力。

择一事终一生,匠人心永不易

黔江石鸡坨土陶制作技艺始于宋朝末年,距今已有千余年的历史。出生于“土陶世家”的刘沛良从小就跟着爷爷、父亲学习制陶技艺。作为第29代传承人,选泥、炼泥、拉胚、造型……每一步都凝结了刘沛良毕生心血。

在纷扰浮嚣的时代,总有人以匠心,守初心,择一事而终一生,不为繁华易匠心。刘沛良在家族的熏陶下,坚定地选择了传承石鸡坨土陶制作技艺这条道路,而这一做就是六十余载。他在面对石鸡坨土陶制作技艺复杂、人力成本高、市场竞争力大以及濒临失传危机的难题时仍然一如既往的坚持。“三十多家土陶作坊相继倒闭,如果让流传千年的石鸡坨土陶制作技艺在自己手中失传,那么就是对不起‘天理良心’”刘沛良说道。怀匠心,践匠行,做匠人。刘沛良说,制陶不仅炼人更能炼心,60多年的选择与坚守,让他沉浸在手工艺的世界里,懂得用“美”回报时光与岁月,用“爱”传承文化与精神。

图为刘沛良家中悬挂的旧照。 郑诗漫 摄

国家政策助传承,社会各界促发展

2002年,国家开始提倡“非遗”,加大对传统文化和技艺的保护。这不仅给石鸡坨土陶带来了机会,更是让刘沛良这样的民间艺人看到了希望。“政策来了,资金也来了。”刘沛良说,随着非遗的推动,不仅有钱发展作坊,而且从那时起,人们的生活条件好了,对生活品质的要求更高,精神需求也迫切需要得到满足。越来越多的人了解到黔江石鸡坨土陶,业余爱好者不远千里前来学习,制陶专业人士在此交流心得技法,刘沛良更是尽己所能,倾囊相授自己传承的技法。

为进一步促进土陶工艺的进步,刘沛良父子开始尝试制作工艺性更强的茶具、摆件、装饰品等物,通过增强工艺品的艺术感和设计感,来提升陶器的附加值。同时更改传统的家庭作坊经营模式,扩大产业规模,现在,刘沛良父子已拥有一个集展览、展示、销售、培训、体验为一体的土陶馆,新增多种土陶制工艺品以满足大众需求。产品受到多方青睐。石鸡坨土陶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学子,他们学习传播并发扬到海外,从低中高端多层次发展,曾经近乎消失的土陶工艺如今又重获新生。

图为实践团成员向刘沛良采访。 郑诗漫 摄

青年寄语——技艺是最大的本钱

访谈进行至尾声,刘沛良就当代年轻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继承和发扬表达自己的看法和观念,他说道:“传统技艺蕴含的力量是无可替代的。”土陶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是绝不可在时代的洪流中遗失的。对于当代年轻人而言,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是对过去的尊重,更是对未来的一种责任。这不仅要求新一代学习和掌握传统技艺,更需要在新时代背景下创新和发展这些技艺,使其与现代生活相结合,焕发新的生命力。刘沛良还提及,学习一门手艺,就一定要学成,学佳,学精,不可半途而废。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这种精神显得尤为珍贵,它鼓励人们慢下来,用心去感受和创造,保持对传统文化的敬畏之心,并将其融入到日常生活中,让非物质文化遗产得以持续地传承和发扬光大。

石鸡坨土陶制作技艺是智慧与文明的结晶,包含了石鸡坨的历史记忆。正所谓:“时序更替,万象更新;文脉赓续,生生不息。”薪火相传离不开每一个人。每一团泥土在手中成形,不仅是技艺的磨练,更是心灵与古老文化的深深对话。此次活动不仅加深了成员们对非遗文化的认识,更激发了青年一代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坚定了实践团成员继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决心,立志成为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文化使者。

图为实践团队员与刘沛良合影。 郑诗漫 摄

http://www.dxsbao.com/shijian/714922.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关于河湖健康问题与群众了解关注度的调研

调研概述:本次实践主题为“美丽中国”调研时间:7.1、8.10地点:玄武湖、南京市六合实验高级中学调研人员:徐颜清、许语馨、王婧、鲁俊杰、欧雅、陈晓语、吕雨恬、唐嘉励调研对象:群众、…… 徐颜清、许语馨、 南通大学杏林学院查看全文 >>

满江星·绿途行知实践团美丽中国实践活动

为积极开展水资源保护、水污染防治、水环境治理、水生态修复等工作7月1日上午与7月15日下午,满江星·绿途行知实践团南京小分队开展“河小青”创新实践活动。活动伊始,实践团成员于7月1日…… 徐颜清 南通大学杏林学院查看全文 >>

关于垃圾分类与河道清理的调查研究

【调研概述】中国共产党第20次全国代表大会在10月16日上午正式召开,为引领青年大学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20大的重要讲话精神,贯彻“三下乡”,…… 冯茜 南通大学杏林学院查看全文 >>

满江星·绿途行知实践团——河道检测、垃圾分类

中国国共产党第20次全国代表大会在10月16日上午正式召开,为引领青年大学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20大的重要讲话精神,贯彻“三下乡”,“返家…… 冯茜 南通大学杏林学院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传媒技术学院开展“周末课堂”志愿服务活动(六)

为提高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丰富社区儿童的课余文化生活,传递青春正能量,4月19日,聊城大学传媒技术学院学生前往东昌府区柳…

建工学院日新曲艺社举办“春赏繁花处,相声妙趣生”主题相声表演

建工学院日新曲艺社举办“春赏繁花处,相声妙趣生”主题相声表演春意盎然,繁花似锦。4月20日,建工学院日新曲艺社在第三体育…

青春聚力担使命 时代扬帆启新程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论述,引领新时代青年以奋斗姿态激扬青春,推进中国…

建工学院建工之家社团举办山东理工大学第九届先进成图技术与产品信息建模

建工学院建工之家社团举办山东理工大学第九届先进成图技术与产品信息建模创新大赛为了提升学生的工程图学能力,激发创新思维…

传媒技术学院举办“传颂红色经典 砥砺初心使命”红色人物事迹故事会

为传承红色文化,弘扬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进一步激发入党积极分子的爱国热情,4月16日,传媒技术学院于11#C410举办了“传颂红…

最新发布

新生入学教育|院党委副书记陈永福教授为新生作 《感悟大学精神 勇担时代使命》讲座
9月2日上午10点,人文学院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陈永福教授为全体新生作《感悟大学精神勇担时代使命》讲座,学院辅导员谢婉婷老师主持。陈永福教授从回顾大学发展、大学精神、勇担时代使命三个方面引经据典,…
心手相连,爱在福利院
陕西理工大学教育科学学院“乡村青春行,助力振兴梦”七彩假期专项社会实践团前往汉中市福利院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本次活动旨在通过与孩子们的互动游戏和安全知识普及,增强孩子们的安全意识,为孩子们带来关…
户外游玩,劳逸结合
户外游玩,劳逸结合2024年7月7日,一群充满激情与理想的湖北汽车工业学院汽车工程学院小火柴暑期社会实践二队青年志愿者走进华悦社区开展——户外活动,带着孩子们前往十堰市人民公园。一大早,孩子们就兴高采…
消防安全记心中
消防安全记心中2024年7月7日,一群充满激情与理想的湖北汽车工业学院汽车工程学院小火柴暑期社会实践二队青年志愿者走进华悦社区开展——消防知识演练。张思宇清了清嗓子,开始了今天的消防知识讲解。“小朋友…
黔行南溪吼号子,非遗薪火续传承
2024年7月18日,为深入挖掘并传承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南溪号子的独特魅力,重庆人文科技学院“灵启濯水,寻脉黔行”实践团前往重庆市黔江区鹅池镇南溪村寻访南溪号子国家级传承人杨正泽和市级传承人冯广香…
勤学联团委基地成员交接工作顺利完成
(通讯员:于心悦)2024年9月4日,湖南师范大学勤学联团委基地的成员交接工作顺利完成,标志着团委基地工作进入了新阶段。上一学期的十一位工作成员,在团委基地负责人于心悦的带领与帮助下,有序办理离岗。校…
老人们的生活带来更多的安全和便利
老人们的生活带来更多的安全和便利2024年7月,阳光洒在大地上,带着一丝暖意。我和一群志愿者伙伴们来到了我们的社区,准备为这里的老人们进行一场防诈骗宣传。当我们到达社区活动中心时,已经有不少老人在那…
提高安全意识,加强防诈骗宣传
提高安全意识,加强防诈骗宣传2024年7月,阳光洒在大地上,带着一丝暖意。我和一群志愿者伙伴们来到了我们的社区,准备为这里的老人们进行一场防诈骗宣传。当我们到达社区活动中心时,已经有不少老人在那里等…
温暖的走访
温暖的走访2024年7月,阳光洒在大地上,带着一丝暖意。我和一群志愿者伙伴们来到了我们的社区,准备为这里的老人们进行一场智慧助老。当我们到达社区活动中心时,已经有不少老人在那里等候了。秋日的阳光透过…
加强防诈骗意识,给他们安逸的老年生活
加强防诈骗意识,给他们安逸的老年生活2024年7月,阳光洒在大地上,带着一丝暖意。我和一群志愿者伙伴们来到了我们的社区,准备为这里的老人们进行一场防诈骗宣传活动,重点提醒他们在使用手机的时候要警惕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