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积极响应大学生暑期“三下乡”实践活动,徐州工程学院“探访红色故土,赓续红色记忆”暑期实践团队来到了河南信阳新县鄂豫皖苏区首府革命博物馆及烈士陵园,缅怀革命先烈,告慰革命英灵。
实践队员们怀揣着激动的心情踏上了这片红色的故土,参观博物馆,感悟红色文化,赓续红色记忆。
首先,实践队员们来到了鄂豫皖苏区首府博物馆。此博物馆是为了缅怀先烈的丰功伟绩,弘扬大别山精神而建立的。走进博物馆,映入眼帘的是大别山·红旗不倒。再向前走,墙上是习近平总书记2019年9月在河南考察时的重要讲话:鄂豫皖苏区根据地是我们党的重要建党基地,焦裕禄精神、红旗渠精神、大别山精神等都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这充分体现了革命文化和红色精神是中华民族共同的历史记忆和宝贵的精神财富,是激励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不懈奋斗的力量源泉。
紧接着,队员们跟随着讲解员的脚步,探索历史,一帧帧照片,一幕幕场景,一个个老物件,再现了鄂豫皖苏区的跌宕起伏以及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展馆按时代顺序陈列展览,以上千幅文字图片和数百件实物对应的方式,全面展示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形成、发展和不断壮大的过程,着重介绍了从大革命时期到解放战争时期各个历史阶段发生在鄂豫皖大地上的重大历史事件。最让人震撼的是将帅壁上栩栩如生的元帅和将帅雕塑,在革命的激流勇进中,这里走出了2位元帅,3位大将,21位上将,43位中将,280位中将,他们的目光坚毅的望向远方,神威依旧,守护着祖国大好河山。通过此次参观展馆,队员们深切体会到了战争时期大别山区人民的艰辛与不易。
图为实践团成员在鄂豫皖博物馆门口合影。林心怡 供图
家家有红军,户户有烈士,山山埋忠骨,岭岭皆丰碑。1927年冬天,300多名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高昂着头颅走上刑场,用着生命向党做出最壮烈的告白。这是一座革命的山,这是一座红色的山,这是一座英雄的山。这里就是与井冈山、太行山齐名,并称为中国三大革命历史名山的大别山。登上英雄山,山上的主题雕像“红旗飘飘”格外亮眼,它喻示着在大别山区诞生的八支红军队伍和在这块土地上进行的革命斗争生生不息,红旗不倒。“28年红旗不倒”,在烽火连天中孕育生长的大别山精神,是不朽的丰碑,是人民的力量。在大别山28年革命斗争的艰苦奋斗中,无数英雄儿女为了理想信念执着追求,勇于牺牲,把青春和热血献给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伟大事业,铸就了永载史册的大别山精神。正是大别山人民扛紧红旗不放手,干难万险跟党走,不畏流血牺牲,敢于赢得胜利,才换来了江淮大地红旗招展,才换来了大别山沧桑巨变。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我们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大力传承和弘扬大别山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
以史为鉴领当下,行稳致远创未来。烈士们的英勇事迹对今天的生活有着深远的影响。他们的精神是我们努力奋斗的动力,他们所表现出的坚定信念及无私奉献的精神,是我们应该铭记和学习的。
通过此次的参观学习,实践队员们回顾了那段不平凡的红色岁月,对大别山精神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更加切身的领悟到了艰苦岁月时期的精神凝结。在历史遗址中感悟伟大革命精神,队员们表示要做红色精神的传承者,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者,对社会发展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最后,队员们在鄂豫皖苏区首府博物馆进行了调研活动,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了解到游客的真实想法。社会实践不仅仅是参观浏览,更多的是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为社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通过多样的志愿服务活动,让游客更好的体会到“大别山精神”的深刻内涵。
图为实践团成员邀请群众填写问卷调查。林心怡 供图
回顾此次的三下乡实践活动,实践队员们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队员们将继续肩负起时代给予的重任,脚踏实地,志存高远,努力奋斗,建设美好未来。(通讯员 梁雨欣 林心怡)
http://www.dxsbao.com/shijian/714196.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