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一步启迪青年学子的梦想与担当,助力个人的奋斗轨迹与国家的宏伟蓝图交相辉映,7月22日至7月24日,华中科技大学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电气化+”科学精神实践团“义乌烽火,红潮寻踪”9名队员在浙江省义乌市开展实践活动。
第一站:后宅街道李祖村
7月22日,实践队前往了李祖村,在实践中,队员参观了多个红色遗址,了解许多建党时期事迹,深刻感受到了革命先烈为国家独立、民族解放所作出的巨大牺牲,也看到了一些新时代的发展。实践活动不仅让实践队员对党的历史有了更直观、更深刻的了解,也激发了队员们作为新时代青年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通过与当地居民的交流和采访,实践队员了解到红色精神在当代社会的传承与发扬,看到了红色文化对乡村振兴的推动作用。
此次去李祖村的实践是一次心灵的洗礼,它让实践队员更加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坚定了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的决心。未来,实践队员们将把从中学习到的精神融入到日常学习和工作中,用实际行动为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第二站:陈望道故居
7月23日,实践队前往陈望道故居进行学习。通过文字的感悟,仿佛穿越了时空,亲眼见证了革命先驱陈望道先生为传播马克思主义所付出的艰辛努力。他翻译《共产党宣言》的历程,不仅是一段学术探索的传奇,更是革命精神的光辉体现。故居中的每一砖一瓦,都承载着历史的厚重,诉说着人民意志的伟大与不屈。
这次实践不仅极大地丰富了实践队员们的历史知识,更让队员们对革命精神有了更深的崇敬。队员们深刻意识到,正是有了像陈望道先生这样的革命先烈,他们的无私奉献和英勇奋斗,才为我们创造了今天的幸福生活。展望未来,实践队员们将铭记这段历史,传承红色基因,努力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
第三站:冯雪峰故居
7月24日,实践队来到了冯雪峰故居。艳阳高照,出门在外的居民很少,于是队员们选择先去在岁月中栉风沐雨多年仍保存完好的四合院,感受冯雪峰先生的文学魅力和红色精神。大家静静地站在那里,仿佛能听到冯雪峰先生当年挥毫泼墨的声音,仿佛能感受到他当年伏案疾书的身影和那份对文学的执着追求。
来到雪峰文学馆,工作人员知道我们的来意后,带领我们观看了雪峰生平的相关视频,“赤子诗心”“播撒火种”“左联时代”“长征书生”“皑皑雪峰”“初心不改”6个篇章,深刻描绘了冯雪峰的革命人生,字里行间,洋溢着雪峰先生对革命和文学事业的无限热爱。冯雪峰故居的宣传和雪峰文学馆的建立,不仅为当地带来了文化上的繁荣,也对居民的生活产生了积极影响。
红色火炬代代传承,实践队的成员们深刻领悟到了红色精神的内涵和价值,坚定了为传承和弘扬红色精神和文学之魂贡献自己的力量的决心,将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更加坚定的信念去迎接未来的挑战,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第四站:义乌美术馆
7月24日下午,实践队来到了义乌美术馆并有幸参与了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活动。此次活动实践队员们不仅欣赏了跨越千百年岁月长河的江浙文化,更领略了义乌与国家同呼吸,共命运的历史变迁。
步入美术馆,映入眼帘的即是琳琅满目的文物展览,从良诸时代的陶器到明清时期的瓷器、漆器,每一件展品都在义乌这片土地上的故事,举手投足之间都是古人高超手艺和深厚文化底蕴的体现。除了文物展览外,美术馆还安排了大师李涵的世纪书画展。展馆内非常安静,每一位参观者仿佛心有灵犀,驻足于每一幅历经时间考验的作品,岁月不居,时节如流,先生虽老,但他的画作却在一点一点地焕发出新的生命力。花鸟虫鱼栩栩如生,白发垂髫怡然自适,似有话与观者相谈。
此次美术之旅不仅是一次视觉与心灵的盛宴,更是一次对传统文化和时代变迁的深度探索,队员们在馆中流连忘返,惊叹于古今中国人的智慧在历史长河中泛起的层层涟漪,意义非凡!
这次暑期社会实践,队员们收获颇丰。与红色文化同行,与新时代同频共振!
http://www.dxsbao.com/shijian/714102.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